【記者梁洵瑜報道】衞生署要求淘大花園E座居民服用藥物三氮唑核甘(Ribavirin),每粒需費約四十多元,病者在醫院服用份量每天達十八粒,成本為八百元;但淘大居民服藥主要是預防病發,故份量低於染病病人。有藥劑業人士提醒市民,此藥存在副作用,而且至今未確定此藥可否預防感染,市民不應在外地胡亂購買服用。
當非典型肺炎在港爆發初期,公立醫院試驗一向較少使用的三氮唑核甘治療病人,當時只用針劑,正廠藥價每天費用約一千四百元,但由於這種藥物專利權已過,內地一家藥廠也有生產,醫管局購入的內地針劑,每針只需二元,病人每天需注射十二支,成本只為數十元,但效果與正廠藥效相若。
部份病人在使用針劑後會轉用口服藥物,病人每天要進食十八粒藥丸,每粒四十五元,即一天約為八百元,病人一般服用十天。由於政府只估計淘大居民可能染病,並非有病症,故他們服用藥物的份量毋須如病人般那麼高,但首天服用份量較高,其後份量逐步減少。
香港藥學會會長鄺耀深表示,此藥副作用會影響胎兒、孕婦忌食,服藥後半年都不應懷孕,並具有降低紅血球數目的副作用,衞生署應為服用的居民先行抽血檢驗,以了解服藥後會否出現副作用,如紅血球的數目與未服藥前的轉變等。
他續稱,現時全球對這藥能否預防非典型肺炎仍未確定,市民切勿誤會這種藥物可以預防感染,雖然本港藥房沒有此藥出售,但也不應在外地胡亂購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