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於智者,周二謠言散播的速度值得我們反省,事後回看,當時正值午市開市時段,兵荒馬亂令人頭腦欠清晰,但謠言指兩個小時後才宣布成為疫埠,則明顯不合邏輯,政府要行動,根本毋須兩個小時的時間差。
很多消息內容,都是人們一知半解,才令到人心惶惶。近日香港飽受非典型肺炎困擾,港元穩定性又逐漸受關注,財經媒介開始加緊報道一年期美電期貨的走勢,最近兩日升至210點子左右,表面升幅甚大,但如果將210點子化為息差,只不過等於0.26%左右。
一年美電期貨就算再升一百幾十點,實質上意義不算大,這表示市場是關注港元風險,但這個風險溢價,量化後只是表示若人們持有港元,一年要再多收約0.25%利息而已。外行人不懂計數,才捕風捉影將這種波動的影響放大,造成心理陰影。財經媒體在報道美電期貨水位之餘,應同時教育讀者,否則隨時不自覺造成恐慌幫兇。
假設美電一年後不變,一球美電期貨盡輸也不外2.1萬港元。由於市場深度不算太大,隨時少許成本已造成股市震盪,因為市場的無知,才造出原本無可能出現的槓桿效應,筆者昔日同事仍在交易室工作,笑說當年震盪期一年美電期貨買賣差價也不止210點,現時人心虛怯,少許波動已令人奔走相告,大戶真正可以做到本小利大。如果民智未開,甚至用手機短訊加電郵也可以散播謠言無本生利。
市場氣氛是非常奇怪、又難以捉摸的東西,金融風暴期間,有一段時間恒指期貨走勢緊貼美元兌日圓的上落,可是這個潮流不久又失效,當絕大部份人相信,一些測市理論就會成為事實,所以美電期貨的波動,可能有所影響亦未可料。作為市場參與者,惟有接受遊戲規則隨機應變,不過絕對毋須小事化大,去將沒有理據的分析,當作焦點四處散播。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