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啱啱好 - 康 妮

慢半拍啱啱好 - 康 妮

四月一日,在非典型肺炎威脅下,午飯沒出外吃。大部份同事留在公司。差不多一時半,幾個女同事走進我房。「Connie,政府快要公布香港成為疫埠。」「那又怎樣?」我反應冷淡。「他們說,很多人湧去超級市場入貨。」看她們的樣子,是想叫我一起去。她們手中已拿着銀包、手袋。「宣布成疫埠就沒東西進口了嗎?」我問。
「不知道,可能會禁止某些東西入口啊!」見我沒甚麼反應,她們多說兩句便趕往附近的超市入貨。

下午,政府宣布這是謠言時,我看到同事們(包括男同事)的枱底都是一個個超市膠袋,及一袋袋米。連我上司房中也有幾袋,他當然不會自己去買,是秘書小姐代勞。消息證實是假時,有同事問找:「你不怕嗎?」我說:「不是不怕,也不是一聽就知是謠言。我只是認為消息就算是真,傳到我耳中時,超市早已擠滿了人,去也多餘。」
同一道理,就算有人走過來,說外面有錢執,我也不會有太大反應,因為輪到我時,肯定所餘無幾。有人叫火燭,我也不會發瘋般衝出外。早走早着可能是對的,但反應過敏未必得到最大益處。甚麼是最佳速度?我們的政府做事慢三拍,慢半拍就夠。
半拍,是留給智慧用的合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