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國天天強調攻打伊拉克是針對侯賽因政權,不是伊拉克人民,更不是阿拉伯和回教國家,但這些國家的看法卻與美英背道而馳,部份更在周一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反對攻伊的決議案。
有五十七個成員國的「伊斯蘭會議組織」周一發表聲明,強調準備將伊拉克戰爭提上聯大,要求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馬上停火撤軍,和尊重伊拉克及鄰國的主權和政治獨立。聯合國內二十二國「阿拉伯集團」的主席、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杜里表示,希望在本周內提決議案。
聯大由聯合國全體百多個成員國組成,在聯大而不在安理會提決議案,好處是可避開美英否決,結果不具安理會決議的約束力,又可反映國際社會意見。
這場戰爭令阿拉伯及回教民眾對美英更反感。埃及的士司機賽義德說,他如果發現乘客是美國人或英國人,就會叫他們下車:「他們可能是好人,但他們的政府殺害我們的人,我又怎可以收他們的錢、任他們差遣到目的地,然後裝作一切如常?」
印尼麵包師傅賽富爾則說:「美國很邪惡,英國也好不到哪裏去。」
他們不滿美英政府,也不滿兩國傳媒對這場戰爭的報道。馬來西亞政府周二宣布斥資派三十名記者到中東,報道伊拉克戰況,因為收到很多投訴,指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報道不中立,於是派員「令馬來西亞人知道伊拉克的真相」。
阿拉伯世界則已先行一步。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時,CNN是全球唯一二十四小時報道戰況的電視台,現在阿拉伯世界卻有十二條全天候電視頻道,當然包括「阿拉伯CNN」之稱的卡塔爾半島電視台。
美國喬治敦大學阿拉伯研究教授赫德森表示,西方傳媒的戰爭報道較親政府,阿拉伯傳媒就將焦點放在「槍口指着的另一方」,頭條永遠是伊拉克的傷亡損毀。兩者用字也壁壘分明,西方傳媒口中的「聯軍」,是阿拉伯傳媒眼中的「入侵者」。
美聯社/法新社/英國《衞報》/《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