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美國衞生部門專家懷疑,非典型肺炎可經由空氣傳播。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病毒或病菌能否經空氣傳播要視乎多項因素,包括病毒依附的飛沫或塵埃粒子的大小,能否在空氣中飄浮,以及吸入多少才會染病等。
他表示,如此病毒真的可經空氣傳播,醫院及市民應加強預防措施。
黃世賢指出,如果病菌連同其依附的微粒大於五微米,會很快掉在地上,例如帶病毒的病人打噴嚏,病毒連同口水的微粒會在病人的一至兩米範圍內掉在地上,但若少於五微米的粒子則可在空氣中飄浮,至於飄浮時間則很難確定,但應可達數小時以上。
港大在非典型肺炎患者中發現的冠狀病毒,則只有零點一一至零點一二微米,但黃世賢強調,這種病毒能否在空氣中傳播,需視乎病毒與口水等依附物質的微粒大小。
至於市民如吸入在空氣中飄浮的病毒粒子,感染的機會有多大,則仍是未知之數,因為要視乎吸入多少病毒數量才病發的資料,如肺結核菌只要吸入少數也可傳染。
他又稱,如果病毒可在空氣中傳染,必須把病人隔離,室內包括醫院、家居及公共交通工具必須加強空氣流通,打開窗戶,稀釋病毒在空氣中的數量,同時要加強通風系統的過濾措施,包括醫院的單向通風系統,不可以讓空氣在病房內循環,並可使用一些名為HEPA規格的過濾系統,該系統可過濾少於零點三微米的粒子。
此外,紫外光燈也有助殺菌,他建議,可在冷氣槽內放置紫外光燈,但市民必須注意紫外光燈不可直射向人,以及必須遠離人可接觸的地方,故家居安裝要小心。市民則可配戴N95或HEPA規格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