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分級惹的禍 - 東西

都是分級惹的禍 - 東西

本來,只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像《大鴻米店》這樣的遭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政協委員的提案,「兩會」期間呼聲甚高的設立電影分級制問題,隨着「兩會」的結束,也煙消雲散了。耐人尋味的是,在媒體炒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從未見電影局官員出來表態。
其實,誰都知道,「分級制」正是電影局的軟肋。用官員們的話來說,分不分級我們自會研究討論,在「兩會」期間提出來,這不是明擺着「給我們的工作施加壓力」嗎?
而《大鴻米店》的原作者蘇童和導演黃健中,正是「分級制」不遺餘力的公開支持者,而且,一度傳言,《大鴻米店》很可能成為內地第一部「分級電影」。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3月23日,當《大鴻米店》的主創人員和發行方攜片到成都進行宣傳的時候,說到有可能再次被禁,發行方負責人王慧茹當場就哭了起來,並說:「我們是踩着地雷陣進行宣傳哪!」
七年前七百萬人民幣的投資,加上現在發行拷貝和宣傳,《大鴻米店》總耗資一千萬。王慧茹的哭,當然不只是為了這一千萬,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中,哭,也是需要勇氣的。南京電影界一位人士說:「投資電影是高風險,這樣一部本身沒有問題的片子這樣被禁來禁去,只能嚴重地打擊電影投資人的信心!在內地各大城市,《大鴻米店》的盜版VCD已經出街,在這次事件中,獲益最大的還是盜版商。所以,現在又流行一句話:「電影局禁,老百姓看,電影商哭,盜版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