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自由書:速戰不得速勝不能

偽自由書:速戰不得速勝不能

羅孚

伊拉克之戰即將進入第三周,美國表現出來的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也不知世界的風向。
一開始,美國官方就發出十分樂觀的聲音,說是他們要速戰速決,幾個星期就可以結束戰爭,打垮侯賽因。好像三兩天就可以進入巴格達,一個星期就可以解決侯賽因政權。他們過高估計了自己,又過低估計了敵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伊拉克軍隊展開正式的地面戰鬥,連南方的大城市巴士拉也還沒有正式佔領,巴格達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美國總統布殊已多次改口強調戰爭將是長期而艱難,不再以星期來計算戰爭,改為以月來計算,說是要幾個月才能結束了。
布殊初時以為,侯賽因這個暴君大失民心,不會得到伊拉克人民的支持,美軍所至,一定會有大批群眾歡呼以迎「解放」他們的美國軍隊。事實並不如此。這並不表示侯賽因所施行的不是暴政,沒有虐民,而是伊拉克人民受到某些教義的蒙蔽,阻滯了反抗性。侯賽因是暴君,將政權控制得嚴緊,也就指揮如意。
另一方面,美國揮大軍殺入伊拉克,不免使伊拉克人民認為這是「侵略者」,而非「解放者」。
美國既要打,又要避免損失,主要想憑科技、憑新武器取勝,憑空軍和導彈佔上風,揮兵作人力的進攻就不免有所顧忌了。

伊拉克非不堪一擊
美國並不是那麼強,而伊拉克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而現在地面的攻守又還沒有正式展開。當然,以伊拉克和美國比,美國當然是強者,是可以重重地打擊侯賽因使他垮台,幾個星期不行,幾個月也總可以了。最後定然是布殊必勝,侯賽因必敗。
這不同於反恐怖主義的戰爭。反恐是最後要清除拉登,打死或生擒。侯賽因盤踞在巴格達,站在那裏任你打,只要打垮了。這就完成了任務,侯賽因下台後也將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拉登就不同了,他一直隱身不出,將繼續隱藏,不容易捉到正身,予以法辦。布殊的反恐怖戰爭將更為長久。未嘗沒有這樣的可能:布殊下台不做總統了,而拉登還捉不到。
反恐怖,這是受到世界支持的,不像攻打伊拉克,引起世界性的反戰示威。歐洲、美洲、亞洲、澳洲許多城市都湧起了示威遊行,反對美國打這一仗。
人們並不袒護侯賽因,只是反對布殊的一心一意走戰爭的路,破壞和平。布殊的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又拖延不和聯合國的檢查人員合作,不得不打。在這件事情上,伊拉克是有拖延和欺詐,但最後還是採取了比較合作的態度,聯合國檢查人員認為可以接受,但布殊卻不肯延長時限,匆匆忙忙就提出四十八小時最後通牒,發動戰爭。侯賽因的用心儘管昭然若揭,布殊為甚麼不可以再寬限一些時日,非即時發動戰爭不可?他受到世界性的反對也是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