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強證實糞便發現病毒<br>淘大元兇疑污水渠

楊永強證實糞便發現病毒
淘大元兇疑污水渠

究竟隱形的致命肺炎病毒如何在淘大花園E座的七號和八號單位直線傳播?這已成為衞生署專家遏止非典型肺炎在社區擴散,要破解的最大謎團。微生物專家發現,病者的糞便也存有病毒;醫生和屋宇工程師認為,非典型肺炎經廁所污水渠系統傳播的可能性,絕對不能忽視。 記者:陳沛敏、翁煜雄

【本報訊】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淘大花園居民持續攀升,病者較多是居於E座七號和八號座向單位的居民,衞生署專家至今仍未查明出現如此擴散模式的原因。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日首次證實,在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糞便中發現病毒,他承認污水是一個可能的傳播途徑。
有微生物專家及醫生透露,在病人的糞便中找到病毒,而且數量不少,若病者如廁後沒有洗淨雙手,非典型肺炎有可能像霍亂等腸道傳染病般,經由糞便傳染;外國研究指出,冠狀病毒可在生理鹽水生存六日,即病毒在水中壽命較在乾燥環境的三小時為長。
本身是傳染病專家的醫學會會長勞永樂指出,若病者將痰或口水吐到廁所沖走,帶有病毒的污水在污水渠中被撞擊成可在空氣中懸浮的微粒,再經由旁邊相通的通風管,透過空氣倒流入同一座向的其他單位,理論上可傳染那些單位的居民,值得進一步研究。
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維田指出,根據現時淘大花園非典型肺炎擴散的情況看來,任何直線共用設施都可能是傳播途徑,廁所污水渠是其中一個可能。
他解釋,污水渠相連一條通氣管,作用是疏通污水渠的氣流,令水流暢順,接駁單位處有一積水的U位,可阻隔臭氣倒流,但若廁所污水渠日久失修,積聚了一些沉澱物,不能承受原本的排水量,便會造成像活塞的效應,臭氣水沫經通氣管倒流至其他單位,間接傳播病毒。
曾為淘大花園維修水渠的劉先生昨日帶記者到淘大花園現場視察。他指出,大廈單位廁所外牆的污水渠與旁邊較幼的排氣管連接單位的坐廁,但淘大花園人口稠密,大量住戶一起使用廁所時,同時排放大量污水,形成一股衝力,將空氣經排氣管噴到坐廁,令坐廁的水濺起,傳播病毒。他形容:「就好似個廁所打噴嚏」。

建議住戶勤洗坐廁
他建議住戶應勤加清洗坐廁,並盡量將坐廁蓋上,若發現喉管有滲漏,應盡早更換。記者現場所見,淘大花園外牆部份喉管已出現黃色銹迹。
除污水渠傳播的途徑外,勞永樂指另一可能是有病者將帶有病毒的鼻涕,順手由上而下抹在分別在同一直排的七號及八號單位信箱上,有關單位的居民取信時受到感染。至於冷氣機或晾曬的衣物滴水,以致同一座向的單位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他則認為較低,因為這些水滴難化成空氣懸浮微粒。
但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昨在記者會上重申,至今的證據仍顯示病毒是透過飛沫傳播,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病毒傳播途徑仍未肯定,水務署人員全副武裝到淘大抽查食水檢驗。 吳淑義攝

沖水時濺起的廁所水可能傳播病毒。

共用一條污水渠,疑是做成淘大花園E座七、八號直線傳播病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