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之時,有報道指聯軍最前沿戰線卡爾巴拉一帶發生激戰。先前有南轅北轍的消息,有指聯軍要加快攻向巴格達,又有指攻勢須停頓四至六星期;現時的戰鬥,不知是哪一方主動發起,但似乎主攻的一方正在把更多籌碼堆到賭桌上。
暫時仍沒有新情況令筆者要修正較早時的預測,即聯軍在生力軍未至前不會展開攻城戰。但如果進行佯攻,並配合猛烈的空中攻勢,集中打擊鎮守巴格達南路的共和國衞隊麥地那師(該師過去幾天一直受到「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群猛攻),巴格達方面如果不想現階段讓聯軍兵臨城下,便要考慮調動在西面的漢穆拉比師及東南面的巴格達師協助堵塞聯軍攻勢。但在調兵過程中,會在聯軍空中打擊之下傷亡慘重。
有報道指美軍已在伊拉克境內修建前沿機場,讓A10「雷霆」地面攻擊機使用,印證了筆者日前的預測。A10攻擊機速度緩慢,航程較短,機動性差,如果遇上敵軍戰機,很易成為活靶。但現時聯軍完全掌握制空權,A10攻擊機的強項便可以全面發揮。該機的優點是載彈量大,裝甲厚實,不懼小口徑防空炮火,撒手鐧是機上的GAV8A三十毫米口徑旋轉機關炮,配備貧鈾穿甲彈的話,收拾伊軍的坦克及裝甲車不費吹灰之力:一次低飛,可以摧毀一縱隊的坦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A10締造過兩機出擊一次便擊毀二十三輛坦克的紀錄。筆者反覆指出伊軍走到開闊地形上形同自殺,,主要是因為美軍擁有「阿帕奇」和A10這兩大利器。
亦有指美軍出動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以無導向普通炸彈(即所謂的「笨彈」dumbbomb)對共和國衞隊陣地作地氈式轟炸。未捱過這種轟炸的人,很難想像其恐怖程度。上次波斯灣戰爭,有很多共和國衞隊單位一接戰便投降,便是因為被地氈式轟炸摧毀了抵抗意志。曾經有一名所屬部隊未受轟炸的伊拉克軍官被問及何以未挨炸也不戰而降,他答道:「我們在調動時,見過被炸的單位。」轟炸威力可想而知。
聯軍可能採取的戰略,是利用卡爾巴拉戰事為焦點,吸引共和國衞隊單位助戰,利用空中優勢殲滅伊軍精銳部隊,為巴格達攻城戰作部署。
補給情況又如何?美軍先頭部隊已停下腳步,對燃油的需求下降,運輸單位集中運輸彈藥等其他補給品,有助於改善狀況。早兩天有一說指美軍一天只能配給一餐,甚至要靠伊拉克難民接濟,筆者相信是個別事件和短暫現象。以美軍的空中優勢,難道用直升機運送野戰口糧包(MRE)也辦不到?直升機以外,還可以用C130大力士運輸機作精確空投。戰場上的形勢,每小時都不同,切不可以因為一兩件往事,而影響對前景的判斷。
卡爾巴拉戰役會否演變成消耗戰,令共和國衞隊主力元氣大傷,仍需拭目以待。美軍空降和特種部隊因為缺乏重裝備,最忌憚共和國衞隊;但若共和國衞隊很早便拚盡戰力,美軍在用兵時便有更大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