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學會計劃成立十八區社區診斷網絡,協助政府在社區上診斷可能染上非典型肺炎的病人;該計劃並會以問卷形式讓醫生了解病人是否染上非典型肺炎,協助診斷,有需要時轉介照肺、驗血、心理輔導及社區研究等。
醫學會昨日緊急召開會議,該會十八區代表、衞生署、衞生福利及食物局代表、港大社區醫學系主主林大慶及微生物學專家等,討論如何診斷病人及轉介機制。醫學會會長勞永樂在會前稱,希望計劃由今日起實施。
勞永樂表示,該計劃參考醫管局資料及與會的專家,成立一個診斷及治療程序,可以為一些社區市民,如非患者家屬或附近居民,若只是出現少許病徵如感冒,需要如何診斷,何時要轉介照肺等。
該計劃由林大慶教授設計的診斷問卷讓醫生參與,有需要時可轉介醫院等,他希望該會十八區的醫生代表,可由今日起與區內其他醫生接觸,讓更多醫生加入這個網絡,望可紓緩急症室服務,並可及早診治可能染上非典型肺炎的病人。
該會並已聯絡百多名醫生,義務在社區提供講座,並為新界東聯網的非急症手術提供義診服務。
近期不少私家診所都迫爆感冒病人,一間位於沙田的診所,求診者都是患上傷風感冒。醫生與護士都做足預防措施,戴上口罩、手套及穿上保護衣物;但有醫生強調,由於政府的指引不足,他們仍擔心會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