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政府近期推行多項石油業新措施,但在港上市的紅籌股中國海洋石油(883)總裁周守為指出,該公司最關心的是企業利益,入股哈薩克裏海油田,是基於儲量豐富,將成長遠增長來源,近期增長則倚靠內地十多個項目,今明兩年要投入102億至141億元。
周守為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中國鼓勵石油企業「走出去」的政策,並非該公司近期連番收購的原因:「我不覺得有政治力量在背後。我們對外收購是為股東尋求最大利益,在過程中很可能也同時符合國家的利益,美國公司也有同樣情況。」
「裏海是頂尖級的油氣田,是第二個中東,130億桶的發現儲量,我們佔8.33%,即10.82億桶,已是我們現時探明儲量的一半,而且那裏是整裝的一塊,開發起來較其他儲量分散的油田更具效益,成本更低。」這收購作價6.15億美元(48億元)。
周守為證實英國天然氣(BG)曾建議,把16.67%的股權全數售予中海油,但中海油為免擴張過急,決定只收購8.33%,餘下8.33%由中國石油化工(386)的母公司中石化集團以同樣價錢取得。「所以有些分析員說我們發展太快,其實我們是很慎重的,即使這樣吸引的項目,我們也量力而為。」
他說中海油暫時沒有進一步對外擴張的計劃,今、明兩年會重點投資內地的項目,其中12個項目,今明兩年的資本開支達13.1億至18.05億美元(102至141億元,見附表)。
他表示到了05年,該公司的年產量可達1.76億桶(較02年增長39%),12個項目中貢獻較大的包括番禺兩個項目及東方1-1,可望於今年下半年投產,而渤中25-1兩個項目及曹妃甸11-1/2則可望於04年底產油。
至於中海油董事長衛留成透露,計劃將母公司的廣東及福建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注入上市公司,周守為說:「這只是思考階段,還沒有變成事實,估計在太近期不會成事,我們的目標是增加企業的價值,從產業鏈的結構來說,為中海油加入下游業務,會起到完善的作用。」至於母公司在惠州天然氣電廠的35%股權會否注入,他說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