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專欄:揀銀行股有新準則

鄧聲興專欄:揀銀行股有新準則

隨着3月份過去,不少銀行股已相繼公布業績,當中大多受到呆壞帳撥備再次上升的拖累下而出現倒退,另一個現象就是過往較積極推廣消費性貸款的銀行,在個人破產個案大升下,相關的撥備及撇帳亦大增。
事實上,私人消費性貸款如信用卡、個人貸款及稅務貸款等曾是推動不少銀行盈利增長的原動力,主要是這些高收益消費性貸款一般息率十分高,平均年息達20厘以上,相對平均在優惠利率減2.5厘的按揭貸款息率而言,息差會闊許多,這亦代表銀行有較大的邊際利潤,故就算私人消費性貸款的風險較高(多屬無抵押性質),銀行亦樂意推廣。不過,隨着本港經濟轉壞、失業率上升及通縮惡化,過往被視為利潤深厚的業務令銀行的撥備及撇帳率大升。而一些業績較佳或撥備較少的銀行,其盈利動力來自貿易融資及銀團貸款等商業性相關業務,相信是受惠於本地出口持續有良好增長,國內出口表現強勁亦帶動本地的轉口及貿易相關行業。

商業貸款市場有可為
現時不少銀行已積極在商業貸款市場搶佔市場份額,尤其中小企更是它們拓展的對象,由於這些企業大多已有往來銀行,而且關係會較個人客戶穩定,銀行在找尋新客戶時必須利用新方法。過往用於個人客戶推廣的方法亦有使用,好像利用信用卡與客戶建立關係,待日後成熟時便再進一步推廣其他服務。過往,使用公司信用卡的大多屬大型企業,但現時已開始有銀行及信用卡公司,如萬事達卡,專門向中小企提供公司卡,相信這是拓展新客源的方法之一,對中小企而言,亦可減省不少行政費。
故此,投資者今年選取銀行股時,不應選擇一些太集中業務於消費性貸款之上的銀行,相反致力拓展企業客戶市場的銀行股,其盈利表現有機會較出色。
鄧聲興
網址:www.etung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