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是時候轉移上市審批權

遠觀近望:是時候轉移上市審批權

美國本周將有兩項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分別是供應管理協會指數及就業指數,但相信在聯軍攻伊戰況未明朗化前,難以引起市場注意力。本港方面,非典型肺炎疫症肆虐,商業及經濟活動大受影響。處於內憂外患,加上未有迹象顯示問題可於短期內解決,如此下去,本港經濟必受沉重打擊,要本年內出現復甦,機會渺茫!
股市經過前周反彈後,上周再度急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只有59.3億元,市場焦點股港交所(388)亦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況。近年來成交持續偏低,影響收入,三層架構檢討專家小組建議,港交所需卸下上市公司審批權予證監,勢將令收入進一步下降,引發港交所董事大力反對。
根據剛公布的02年業績,上市費佔總收入的18%,但有分析員評估,指新上市費用只佔上市費的10至22%,其餘則只是持續上市費用,換句話說,新上市費只佔總收入的2至4%。由此看來,將上市審批權交予證監,對未來收入並未有太大影響,況且因解散上市科所裁減的員工開支,亦可彌補收入減少。但從近日港交所要員的言論來看,喪失上市審批股,像一塊在手的肥肉被人搶去似的,希望極力爭取回來,到底為何呢?

提高公司質素刻不容緩
從港交所去信政府反擊專家小組的10點內容來看,主要擔憂是新的上市局權力會過大,以後會收緊上市審批,只有大公司才能在港掛牌,中小型公司會拒諸門外。港交所此舉美其名是維護中小型公司,但內裏還不是害怕收入會因而減少,尤其是在缺乏大量新公司上市下,持續上市收費日後將難望有顯著增加,影響收入。
新上市公司質素日漸下降有目共睹,近年來成交大跌與此不無關係,以創業板為例,真正由投資者買賣帶來成交的股份不過10隻,港交所為求收入不惜大量批准質素欠佳的股份上市,向來為市場詬病。雖然有說新改革未必會帶來股份質素改善的效果,但為何不可一試?況且錯了可再改,在貴精不貴多的情況下,說不定本港股市未來會更燦爛,港交所收入會進一步增加。
連敬涵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