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就是傳媒戰

現代戰爭就是傳媒戰

喬治布殊政府炮轟傳媒的戰爭報道,在推卸責任,也在說明現代戰爭同時是一場傳媒戰,不止是收視和銷路的廝殺,還是戰爭下的宣傳戰。
第二次波斯灣戰爭,跟十二年前的一次不同。那次戰爭,老布殊政府「軍事封鎖」,禁止戰地採訪。這回,喬治布殊政府解除封鎖,准六百名記者隨軍,傳媒人氣鼎沸。路透社報道,這次解禁的原因是五角大樓寄望隨軍記者能即時發報聯軍找到伊拉克生化武的消息,帶動民意。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要利用傳媒。

被嘲與政府同眠
傳媒時有「中計」的例子:CNN早晨新聞片段,播出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大罵美國侵略者「愚蠢」時,CNN主播顯得很不耐煩;在洛杉磯,電視台記者採訪反戰遊行時,腰帶上纏着星條旗。美國大氣電波中充滿愛國主義。
至於隨軍記者,不時會用上「我們正向巴格達推進」等字眼,對所屬部隊充滿代入感。隨軍記者英文叫embeddedjournalists,諧音變成in-bedjournalists,被揶揄為與政府同眠。不過,越戰時ABC的隨軍記者SteveBell說,「好記者還是會忠實報道」,不會與政府同眠。

即時報道管不住
隨軍記者帶來的更大程度是即時發報戰況的問題。開戰之初,聯軍即佔據伊南城市烏姆蓋斯爾,前線記者於是報捷;隨後伊軍頑抗,記者再發出戰況不妙的消息。即時報道的結果,是連美軍戰術失誤亦即時暴露,管不住傳媒,華府光火的原因在於此。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