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小組成功確認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引致後,小組成員之一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指出,小組下周起可每日利用快速測試技術進行一百個測試,兩至三個星期後可聯同衞生署每日處理一千個病毒樣本。不過,他相信病毒仍會擴散,市民未宜過份樂觀。
袁國勇昨出席商台《風波裡的茶杯》時指出,小組已將快速測試技術提交衞生署,昨起進行有關測試。他稱,由於港大校方全力支援該小組,所以由下周起,小組每日處理有關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樣本測試,將由現時的四十個增至一百個。估計兩至三個星期後,可將處理樣本數目增加至三百個。若聯同衞生署一同進行,有關處理樣本數目可高達一千個。
他又稱,由於這種基因排列測試方法,是採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一般實驗室未必能掌握這技術,所以短期內只有少部份實驗室可進行這種測試方法。但將來會有藥廠研製將有關測試方法作商業用途,推廣有關技術。
提及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否由動物傳播給人類,袁國勇表示,動物身上帶有冠狀病毒,小組現正將今次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基因排列,與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基因排列對比,預計需二至三個星期才有結果。但他不排除今次病毒很大機會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
袁國勇稱,雖然目前已發現病毒原體,但不能立刻停止該病毒擴散。根據一般傳染病的習性,除非有八成市民曾感染過,令社區產生病毒的抗體,否則病毒仍會有機會傳播。所以市民不要過於樂觀。他相信,部份市民已在社區感染該病毒,但病徵可能較輕微,可能與一般感冒相若,憑着個人抵抗力去克服病毒,未必會引發肺炎。
他稱,一般感冒病毒會在冬季及春季最活躍,若按此推斷,估計待夏季來臨時非典型肺炎的發病率會減低。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