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發大財 歐美爭合同

重建發大財 歐美爭合同

伊拉克戰事不知要打多久,遑論開始重建,但多國已為這塊肥豬肉展開爭奪戰。法國和俄羅斯堅持要由聯合國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顯然圖阻美英獨霸經濟利益;而美國政府逕自將豐厚的重建合約批給本國企業,也令美英因利失義起爭拗。

美國要發伊拉克戰爭財,下手既快也狠。財政部周四表示,政府已沒收伊拉克在美被凍結的一百二十六億港元資產,用於推翻侯賽因後重建伊拉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格拉斯萊亦稱,根據國際法,美國有權使用伊拉克石油收益來支付佔領及重建費用。

美急批9肥肉益自己人
用伊拉克的錢支付重建費用,還勉強說得過去,但總值估計高達七千八百億港元的重建合約花落誰家,卻不能含糊。仗還未打完,美國國際發展局就已急不及待,要批出八份總值七十億港元的合約。得到第一份合約的哈利伯頓公司,正是副總統切尼曾任行政總裁的那家。
該局周一再批出的伊拉克南部城鎮烏姆蓋斯爾(UmmQasr)港口管理合約,價值三千七百萬港元,得主又是美國企業——「美國裝卸服務」公司,引起英國非議。

英15公司由政府代出頭
英國《獨立報》指聯軍聲稱攻打伊拉克並無私心,英方視此為第一大考驗。英軍總司令伯里奇周四表示,該港口最好在局勢穩定後交回原來的伊拉克經理管理。另一軍官向英國《衞報》表示:「我們不想征服第二個美索不達米亞,最終目標是將所有東西還諸伊拉克人。」
軍方說得冠冕堂皇,私人公司卻是關心能否分一杯羹。美國法例規定國際發展局的合約只能批給美國公司,英國P&O公司的投標就被打回頭。十五家公司於是約見貿工大臣賀韻芝,要求代為出頭;賀韻芝隨即致電國際發展局,要求將一半合約批給外國公司。
有份派兵攻打伊拉克的澳洲也不甘後人,貿易部長韋爾表示要為商家爭取一些重建合約。

法俄倡戰後聯國做主導
這些合約由誰分配,取決於戰後伊拉克由誰管理。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周三表明,美國領導的聯盟在戰後的伊拉克將發揮主導作用,直至新政府產生為止。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外長德維爾潘周四卻重申,在戰後伊拉克的重建和管理問題上,聯合國必須發揮主要作用。這也是俄羅斯一貫立場。
雙方的角力一路延續至恢復聯合國讓伊拉克「石油換糧食」計劃的決議案上。美英支持的相關議案,提及聯合國須與「有關當局」協調,俄羅斯立即指這字眼會令美國戰後在伊安插的政府變得合法,予以反對。
英國首相貝理雅嘗試當魯仲連,周四與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舉行峯會時商討有關問題,會後表示希望戰後在伊拉克建立的管理當局得到聯合國認可,喬治布殊卻對此不發一言,顯示兩人在這問題上存在分歧。

美倒侯設計師中箭下馬
各方為利益爾虞我詐,不料首先中箭下馬的,卻是美國國防部的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珀爾。這個倒侯計劃的幕後設計師,因涉及連串利益衝突醜聞,周四突然辭去這顧問職務。
珀爾被指曾參加一個關於伊拉克重建投資商機的會議,又獲一家與軍方有生意來往的公司配贈認股權。他亦被指代表美國環球電訊公司(GlobalCrossing),游說聯邦政府批准香港和黃與新加坡科技收購該公司,有嚴重利益衡突。
綜合外電報道

一名工人在被炸毀的農場中,撿拾有用的物品。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