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戰台:補給中斷是聯軍致命傷 - 杜瑋

觀戰台:補給中斷是聯軍致命傷 - 杜瑋

開戰進入第八天,並無任何重大突破,整體戰局呈膠着狀態。有報道指共和國衞隊龐大車隊從巴格達南下助戰,旋即又遭美軍否定。按理即使有沙塵暴,美軍E8「聯星」偵察機仍足以發現車隊,故此筆者傾向相信美軍判斷。假如有一支有力切斷補給線的部隊威脅後方,對聯軍將會是心腹大患。目前聯軍的夢魘,是補給中斷、燃料彈藥不繼、空中支援又因沙塵暴而受限制,令孤軍深入的前鋒被人數佔優的共和國衞隊殲滅。

北方戰線已非戰爭焦點
北方戰線相對沉寂,有一千名傘兵空降伊北,佔領機場,有報道指這是聯軍開闢北方戰線的準備工作。筆者認為自從土耳其拒絕借道後,北方戰線已非戰爭焦點,進駐的數千傘兵及特種部隊雖然精銳,但缺乏打硬仗所需的重型軍備。單靠「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及戰機支援,難以挑戰駐守巴格達城北的共和國衞隊。相信聯軍北方部隊的目標是聯同庫爾德族戰士(據報兵力達六萬之眾)攻取摩蘇爾和基爾庫克及北部油田,牽制侯賽因家鄉及勢力範圍──提克里特及巴格達北面的伊軍部隊。美軍也有可能在此建立前沿機場,讓航程較短的戰機(例如A-10雷霆地面攻擊機)可以不靠外掛油箱或空中加油,滿掛彈藥在巴格達攻防戰中助戰。有近距離的前沿機場,攻擊機便不用長途往返,每日出擊的架次大增;再加上載彈量提高,同樣數目的戰機便可以發揮以倍數計的火力。
若果土耳其借出陸路,美軍第四步兵師可能已經在伊北作戰,甚至可能已攻至提克里特,令該處的伊軍不能南下。但借道不成,反而令第四步兵師可以相對迅速地趕赴伊南,協助鞏固後方,不然便要調動駐德國或美國本土部隊,隨時要多等一個月。土耳其不借道,對美國來說正是塞翁失馬,別的不說,先自省下了百多億美元的「買路錢」。

爭奪交通樞紐勝負關鍵
以目前戰局而論,聯軍雖然稱不上勢如破竹,遇到的抵抗亦超過預期,但始終仍然掌握主動,對戰場的監控,部隊之間的協調,仍然穩佔上風。伊拉克方面,則是各股部隊各自為戰,增兵和補給都困難重重,基本上只靠庫存的彈藥和補給品應付戰事。庫存有多少,外間自然無從了解,但一旦庫存枯竭,形勢便會急轉直下。
筆者在本欄已多次論述補給的重要性,是希望讀者了解後勤作業的重要性,從而明白為何港口、機場或陸路樞紐經常成為爭奪重點。古語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補給的重要,自古已然。戰國時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主力於長平關,坑殺降卒四十萬,便是因為截斷了趙軍的補給路線。三國初期,曹操與袁紹會戰於官渡,袁紹兵馬遠多於曹操,但曹軍截袁軍糧道,便令袁軍潰敗,奠定曹操霸業。現代戰爭消耗物資驚人,補給正是勝負關鍵,只看帳面上的多少架飛機,多少部坦克的比對表,是不能夠準確研判戰情的。

伊軍心雄或會白白犧牲
為文之時,有報道指一支伊軍裝甲部隊從巴士拉南下法奧半島,侵入聯軍後方,但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伊軍若用陣中最老舊的T-55坦克與英軍的「挑戰者二型」坦克交鋒,是自殺行為;T-55的主炮甚至無法擊穿挑戰者的「初伯咸」複合裝甲,更不用說「挑戰者」的主炮射程遠超對手,可以在遠距離先敵開火了,筆者實在不理解伊軍指揮官的決策。唯一可以想像到的牽強解釋,是聯軍先前遇到的挫折,令部份伊軍指揮官心雄,認為聯軍也不是無可匹敵,故此敢於主動出擊。若聯軍的挫折令伊軍把大批可以打巷戰的部隊在野戰中白白犧牲,便足以印證了「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依」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