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陰霾蓋過美伊戰爭,成為香港人頭號大敵。此時此刻,大概已沒有人敢再低估病毒的殺傷力。不過,在全城高度戒備之餘,市民大概也會樂於聽到一些「利好」消息,減低恐慌。
據聞政府內部有以下一些評估:
首先,非典型肺炎肯定不會是空氣傳染。最確鑿的證據是,威爾斯親王醫院8A和8B病房用同一組空氣調節系統,8A病房病人出事,但8B病房完全沒有感染。
其次,藥物證明有效,應可避免再有病人死亡。按政府資料,現時死於非典型肺炎的十名人士,全部都是第一批中招,當時大家根本未能確認病毒「身份」(甚至連發生甚麼事都搞不清楚!)。
但現在用於治療此症的藥物已證明有效,其中有兩個一度瀕臨死亡邊緣的高危病人,也成功被救回一命。
由於現時市民警覺性已大大提高,大部份人一旦出現輕微病徵已馬上求醫,可以及早治療,政府預期病人死亡數字應不會再增加──不過,也正因如此,政府現時最希望避免的事,就是不會再有病人死於非典型肺炎,尤其傳染病第二波、第三波才感染的病人。
但無論如何,眼見受感染數字步步高升,市民的恐慌是無可避免的。假如你是牛頭角淘大花園的居民、假如你有幾聲咳或者腰痠骨痛等似病非病徵象,甚至只要你是香港居民,你心中隨時會有一個疑問:「我有沒有中招呢?」政府有沒有機制讓市民方便快速地做驗證,好安市民的心?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