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布殊有1,000個理由去攻打伊拉克,戰爭中最大受害者,始終是一群無辜的平民百姓。事前布殊似乎自視過高,滿以為場仗能像之前阿富汗戰爭般(上次冇乜埋身陸地戰),可以速戰速決,不過睇番戰況,呢場仗似乎未如想像上易打。
關心健康,你會戴口罩;關心世界和平,閣下會否着番件反戰Tee,來代表你對戰事的不滿與關注?
記者:陳嘉文
攝影:周旭文
鳴謝:MichaelLau
美國一向自信心爆棚,睇番歷史往績,戰後美國出兵三次,每次勝仗後國家必會景氣,是故佢哋更認定今次唔例外。
「美伊之仗唔係常規性軍人打軍人之戰,而係一場為利益嘅恐怖戰,戰事愈延長就愈危險,因為薩達姆打嘅係恐怖戰爭!唔夠打分分鐘出動最低庄嘅生化武器殺害平民百姓,實行一拍兩散!製作NameTag的反戰Tee是對呢場仗的嚴重不滿,點解布殊唔諗後果,令全世界嘅人把幾火!」NameTag主腦Honby如是說。
反戰、反政府運動的確造就了潮流文化,前科有60's美國越戰時期的嬉皮文化所衍生的HippiesLook(近年的Dolce&Gabbana是箇中代表),70's英倫則有不滿政府的崩文化所引伸的PunkStyle(最佳例子有靠崩文化發迹的Westwood及RafSimons)。
1965年至1977年美軍介入越戰,1969年7月25日尼克遜總統開展越戰。1969年8月15至17日,在美國紐約附近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胡士托(WoodstockFestival)音樂節,在場有三十萬人參加了主題為愛與和平的搖滾音樂節,聽搖滾樂、抽大麻;而「做愛不作戰」(MakeLoveNoWar)更成為反戰口號。由於反戰情緒使得大部份年輕人拒斥權威的性價值和規範,於是部份人想從傳統社會中退隱,發展一種「泛愛」的生活方式,展現其自身的FlowerPower服飾、語言、音樂以及人生觀,並藉由麻藥和性行為達到目的,而這群年輕一代被稱為嬉皮(Hippies)。
售價點:
Phase0.2(23692712)
尖沙嘴麼地道20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