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偶然在深夜或凌晨的幾個電視台節目中,見到《康熙帝國》、《雍正王朝》的重播,還有副產品《和珅傳奇》。皆國內受歡迎戲劇。
《康、雍、乾》原著者二月河曾接受訪問,看上去像個儉樸農民的作家老老實實道:「我心靈脆弱,不敢看,怕影響情緒和日後創作調子。沒有人見到自己東西改編拍攝後會說『真好!』的。」
原著可讀。不過改編的電視劇也有可觀之處,演員沉穩,劇力萬鈞,朝廷官場鉤心鬥角,真是引人入勝。你看今時今日的政壇,何嘗不是爾虞我詐?你死我活?
清裝戲劇必然出現的是「頂戴花翎」。此乃官職品級的標誌。亦稱「頂帶」(指帽飾)。皇帝可以賞賜給無官的人×品頂戴,也可對次一等的官員加高×品頂戴。言出落實。「花翎」即孔雀羽翎,飾於冠後,以翎眼多者為貴,一般是一個翎眼,多者雙眼或三眼。
封建時代,皇帝一不高興,可「摘去」、「奪去」、「打去」頂戴花翎,革職發配懲處。
在一個民主社會,老百姓爭取的,就是那官冇咁大個頭唔好受咁大頂戴花翎。有權選明主覓賢材為市民服務。可惜滿清推翻已百年,中國帝制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