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油價漲 中國損失千億

戰爭油價漲 中國損失千億

亞洲現為世上最大石油消費地區,區內多個國家和地區均需進口石油,位處中東產油區的伊拉克爆發戰爭,對亞洲經濟構成最直接的威脅,便是油價與供應受影響。有專家分析,油價上升及有關的各種影響,將會令中國損失一千億人民幣(約九百四十二億港元)。

戰爭上周四開始初期,石油商普遍預計戰事將速戰速決,因此國際油價持續回落。但是,戰事進程難測,加上近日先後證實有聯軍被俘或陣亡,油價走勢充滿變數。若戰事久拖不決,或伊拉克大規模破壞油井,油價必將再次上漲,甚至引發石油危機。
過去十年,亞洲的日均原油需求增長了約五成,約佔同期全球總需求增長量的八成。油價飆升,首先會增加亞洲許多國家的石油進口開支,導致部份國家貿易盈餘減少,削弱這些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

低利率政策受壓力
其次,油價上升提高企業生產成本,抬高消費品和能源產品價格,給一些國家維持低利率以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帶來壓力。
對中國的影響更是全面。中國與中東地區的經濟關係日益密切,包括從中東進口石油。中國目前每日進口石油近二百萬桶,若每桶價格上漲五美元,中國每天就要因此損失一千萬美元(約七千八百萬港元)外滙。
專家估計,中國現在石油進口量大,油價上漲幅度也大,中國最終可能會因而損失五百億人民幣,再加上油價上漲造成的各種影響,損失最後或會高達一千億人民幣。
相對於油價上漲造成的直接衝擊,油價對亞洲經濟產生的間接影響也相當嚴重。若戰爭發展和戰後安排未能按美國的計劃順利進行,且不說美國龐大的軍費和面臨恐怖威脅對經濟的影響,只要油價大幅上漲,便會拖慢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指,若每桶油價上升十美元,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便減少零點五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下滑將導致消費需求下降,繼而減少從亞洲國家的進口。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美國又正是亞洲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報復襲擊打擊旅業
另外,戰事可能使亞洲的安全更受威脅,對該區旅遊業造成衝擊。美國對伊動武會導致一些激進組織的報復性襲擊活動,也可能使一些溫和組織變得激進。恐怖襲擊及恐怖威脅,不但打擊商業和投資信心,而且會嚴重影響旅遊業。旅遊業佔亞洲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九,提供了百分之七的就業機會。
中東地區可能長期不穩,將影響在區內工作的大量亞洲國家勞工的就業機會,及影響他們寄外滙回國。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