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引發全城恐慌,早一階段仍希望低調處理此事的特區政府,昨日已正式轉調,把事件列為政府首要議程。事實上,董建華上周在北京出席人大、政協會議閉幕,已經每日打幾次電話給在港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了解最新情況,高度戒備。
政府低調明顯是擔心引發恐慌,損害香港國際形象。據聞昨日調整策略,是高層意識到,事件未必能夠如人所願地在十天、八天內平息。眼前受感染數字步步高升,情況失控,決定老老實實向市民預警。
在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政府官員唯一可以逗逗自己高興的是:肺炎危機再次引證了香港醫學界的實力,在國際絕對不失禮。先是中文大學驗出病毒的「身份」(名為「副黏液病毒科」,屬多種病毒組成的過濾性病毒);然後,港大又表示成功「追兇」,發展了快速測試病人有否染病的方式,最快病發五天後可知。這些都是蜚聲國際的成績,醫學界預期外地會陸續派員到港取經。
中大和港大都在晚上十一時許召開記者會宣布最新研究成績。兩間醫學院分秒必爭,一方面固然是事件深受關注,盡快公布可安市民的心;但另方面兩大也明顯互相競爭。有了解情況的人士便透露,兩間大學現時個別研究,很多資料都是沒有交換協調的,例如中大取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案例,而港大用的是廣華醫院。
在很多問題上,競爭才有進步。但在涉及關係全港市民利益問題,如果合作、協調有助更快取得進展,何不打破門戶之見?希望兩大現在不是鬥快尋找「解藥」,而是合作尋找「解藥」。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