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輕人在巴士上踩了某作家一腳,理直氣壯的不屑道歉。作家怒目而視,他說道:「你還能把我吃了?」作家答道:「不敢,我是回民。」
常說北京人罵人不帶髒字,這正是個典型事例。作家幹麼說自己是回民?回民信奉回教,回教徒不吃豬肉。作家說不敢吃那年輕人,就是罵他是豬。換了是香港人,哪會這樣繞彎子罵人,一開口就準招呼對方的親媽,大嚷要跟她睡覺了。京人愛耍嘴皮子,我看是相聲聽多了,也因為旗人習性,老愛說漂亮的話。蹲在皇城根下,這些天子腳下的子民成天到晚,最喜歡神吹海哨侃大山。兩片嘴皮子給不歇的磨,可比剃刀更快,一開口就能損能傷。
以下這個不帶髒字的事例,也是從書上看來。在乘客擁擠的巴士上,誰都難免你搡我推,碰碰撞撞。乘客甲不甘被擠,就罵人道:「豬年都過了,還一個勁拱!」拱,就是撞。乘客乙馬上反唇相稽:「敢情是狗年到了,汪汪叫!」記得有一次走進北京王府井某家食品店。有女售貨員衝我洶洶湧湧說了一條黃河那麼多的話,給我介紹她賣的糖果。「聽懂了沒有?」她最後問。我不忿說:「幹麼聽不懂,都是自家人。」「你哪裏的?」「香港。」「喲,也是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