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問題更難應付

難民問題更難應付

在各方外交努力失敗後,美伊戰爭終於爆發了。這場由美國主導的第二次海灣戰爭是檢驗布殊主義的「先發制人」戰略的首次嘗試。正因為這一原因,布殊的戰爭遭到全球絕大多數人民的反對。

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推翻薩達姆政權,解除伊拉克的武裝只是一個藉口。但由於薩達姆政權不得人心,窮兵黷武,草菅人命,因此鏟除該政權並不是一件壞事。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不支持或反對美國的政策主要是因為美國沒有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在毫無國際法支持的情況下發動了這一場風險很大的戰爭。
美伊戰爭的主要風險是造成該地區的長期不穩定。如果僅看戰爭的近期走向,美國及其盟友似乎是穩操勝券。

政權外強中乾
一般來說,美伊戰爭在一個月內肯定能結束。如果戰事順利,巴格達大概在二十天內就會陷落。美軍能速戰速決,除了其驚人的戰鬥力之外,主要是由於薩達姆政權外強中乾,毫無民意基礎。在過去二十年中,薩達姆發動了兩場戰爭。在和伊朗的近十年惡戰中,伊拉克消耗了不少實力。雖然表面上伊拉克和伊朗打成平手,實際上薩達姆已大傷元氣。但薩達姆最大的戰略誤判是入侵科威特,被美國狠狠揍了一頓,軍事實力減半。接下來是十年的經濟制裁。伊拉克經濟癱瘓,民不聊生。
軍事專家認為,伊拉克的常規軍很快會投降。南方的什葉派和北方的庫爾德人將趁機起義,因此美軍在巴格達外不會遭遇到很強的抵抗。另外,美軍將在開戰後利用精確打擊切斷薩達姆政權首領和伊拉克軍隊的聯繫,使伊拉克的武裝力量陷入混亂狀態,毫無抵抗能力。
但這並不是說美軍在通往巴格達的路上將是一路順風。薩達姆仍有幾張王牌可打,因此美軍必須穩紮穩打。
第一,薩達姆如果擁有生化武器,他肯定會垂死掙扎,和老美拚命。雖然生化武器造成的傷亡人數有限,但被生化武器污染過的戰場和道路需要防化兵處理,美軍的進攻速度將受影響。如果為了防生化武器攻擊,美軍士兵穿着笨重的防化作戰服進行戰鬥,他們的戰鬥力將下降。在十二年前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了幾十枚「飛毛腿」導彈,但沒有一枚帶生化武器的彈頭。如果這次薩達姆狗急跳牆,向以色列發射帶生化武器的導彈,迫以色列反擊,擴大戰爭,使整個局勢更複雜。
第二,薩達姆極可能下令炸毀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從軍事角度來看,炸毀油田毫無實際意義。伊拉克的大油田都遠離巴格達,因此油田大火並不能構成一道火牆,阻擋美軍進城。油田大火的濃煙也不可能影響美軍精確打擊的準確度,因大部份美軍的重磅炸彈是衞星制導,有「穿雲透霧」的功能。但是,炸毀油田將有極為嚴重的經濟後果。布殊政府的計劃是利用出口伊拉克的原油來得到外滙,以重建伊拉克。一旦油田被毀,美國不僅失去這一大筆收入,而且必須自己掏錢來重建伊拉克。這會影響美國民眾對捲入伊拉克這一戰略行動的長期支持。

與美軍作血戰
最後,薩達姆將集聚其最精銳和可靠的共和國衞隊師在巴格達城中,憑借城市建築和平民來抵銷美軍的絕對空中優勢,和美軍進行血戰。薩達姆也許指望美國因害怕大批士兵傷亡而被迫和他談判。另外,薩達姆指望在巴格達巷戰時美軍的狂轟濫炸會使許多無辜的平民喪生,激起全球民憤,因此不得不停手。薩達姆這一計劃是否能夠得逞完全取決於共和國衞隊的士氣。如果這七萬人的部隊有決心和美軍血戰,同歸於盡,那麼巴格達的惡戰不可避免。雖然美軍最終會獲勝,但布殊將付出很大代價。一是大約有幾百或上千美軍士兵會傷亡。二是上萬巴格達的平民會喪生。
對美軍來說,最難對付的不是軍事問題,而是難民問題。如果戰爭中美軍炸毀了伊拉克的主要基礎設施(電廠、水廠等),伊拉克將出現一場人道危機,大批平民可能因此喪生。另外,百分之六十以上伊拉克人民依靠政府提供糧食生存,如果戰爭結束後,美軍又沒有能力向近一千五百萬伊拉克人民提供糧食的話,這將是一場噩夢。
因此,用強大的軍事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是最容易的事。對美國來說,真正的考驗將在巴格達之戰結束之後才開始。

裴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