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戰曲》連贏三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男主角」。說實話,《鋼》片是今年眾多提名影片中最出色的電影之一,同樣以戰爭為題材,《鋼》片委實較《紐約風雲》的虛情假意精采得多,勇奪三項大獎絕對實至名歸,賽前一直被視為冷門,原因十分簡單——政治因素。
《鋼》片中故事講述德國入侵猶太人的生活,沒美國人民獨愛的大美國主義,據以往慣例,保守的評審是不會投下一票的。但近幾年荷李活主張打破民族、政治的成見,像前年《臥虎藏龍》華人贏晒,去年黑人男女兼奪影帝、影后,今年他們則放鬆對「非大美國」戰爭片的評審尺度,才令這部本就非常出眾、也被多個歐洲國家選為「最佳電影」的《鋼琴戰曲》得以突圍。
當然近日美伊戰爭正打得激烈,令存濃厚反戰意味的《鋼琴戰曲》更添有利因素,難怪成功奪得三大獎。
至於艾德烈邦迪奪影帝一獎,他確實演出被戰爭迫害下的無奈況味,但今年他只是個大冷門,個人而論,他獲獎倒是意料之外。難怪電視上見到大熱門丹尼爾路易斯木無表情,畢竟他的確輸得不值。
撰文:己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