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再有十八宗新的非典型肺炎病例,甚至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先生也懷疑染上非典型肺炎而需要入院治療。從這樣的發展來看,新病毒的威脅並沒有減退,而且影響的範圍仍在擴大中。我們認為特區政府不能只是口說把控制感染列為首要任務,必須加強各方面的控制措施,特別是要盡快為一些重要的界別如學校、酒樓食肆、公共交通機構訂定清晰的預防非典型肺炎指引,希望能制止病毒透過這些公眾聚集的地方或場所傳播。
應該看到,由於非典型肺炎病毒可以在人體內潛伏兩至七天,而且初發病徵跟一般感冒分別不大,要第一時間鎖定新病者及新病例並不容易,更不要說禁止潛在病者在社區活動了,這種情況令追尋病毒蹤迹的工作比追蹤一般傳染病困難。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個人口流動非常頻繁的大都會,每天都有大量旅客從海外或內地進出香港,偏偏內地有部份地區也受到非典型肺炎的衝擊,較早前廣州固然有大量病例,最近北京同樣出現感染非典型肺炎致命的個案。當大量旅客在內地跟香港之間流動時,自然令病毒的流布更難捉摸、更難預計。
正因為追蹤病毒的蹤迹不容易,特區政府已不能再草率依靠衞生署在病例出現後追蹤病源,而必須把探測病例及預防的工作擴展至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團體以至市民大眾身上。要做到這一點,政府首要的工作就是讓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團體及市民了解病毒的特性、引發的病徵及預防感染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令市民及早發覺自己或家人是否感染有關病毒,從而加快發現新病例及防止擴散;只有這樣才能令不同的機構例如學校知道如何盡快發現可能病例,防止病毒在校內擴散;只有這樣才能令公共交通機構或其他公眾場所負責人知道如何避免本身的設施或場地成為病毒傳播的渠道。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盡快向不同的機構以及一般市民發出更清晰的指引。
當然,除了政府發出更清晰的指引外,市民也有必要提高警覺,因為病毒的來源既有來自本地,也可能來自其他地方,因此不管是在香港或到內地都需要加強保護設施,例如戴口罩及經常洗手等,以減低感染病毒的機會。
(圖)為防止感染非典型肺炎,現時很多小學生均戴上口罩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