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出版社陸國燊兄上月底以書稿《外交部文革紀實》見贈,附簡說此書「即將出版」。相信現在差不多已出版了。
《外交部文革紀實》的作者馬繼森女士,文革期間任職中國外交部,現在是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評審。文革的親身經歷,加上她現時在學術界的嚴謹訓練,因此本書不但記述翔實,而且引述的資料均有出處,加上對關鍵當事人的採訪,內容可說十分可靠。
筆者最感興趣的,是書中對一九六七年「香港鬥爭」的闡述。作者雖然沒有記述香港本地的情況,但對香港人不清楚的北京外交部對香港反英鬥爭的領導,卻記之甚詳,也甚為可讀。
根據本書的記述,香港的反英鬥爭是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儘管周本着對港政策一貫的「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方針,主張鬥爭適可而止,但當時實際主持香港工作的外交部,卻受到中央文革小組成員王力和外交部造反派姚登山的極左路線干擾,周恩來在極左氣氛之下,在貫徹對港的一貫方針上也有顧忌。其中有三件大事,是周恩來在極忙的國事中,一時沒有顧到的。
第一件是一九六七年《人民日報》根據王力講話而寫成的六月三日社論,社論標題是:「行動起來,粉碎港英的反動統治」。這簡直是號召香港左派推翻英國統治的動員令了。周恩來在極左派的牽制下,承認自己對這篇社論「改得很不夠」,以致違反一貫方針。
第二件是沙頭角武裝民兵在六七年七月八日越過邊界,襲擊香港的警署,雙方開火,而中國的邊防部隊介入,用重機槍向港方射擊,港英五名警察被打死。當港辦人員向周報告,並表示要組織民兵再一次採取行動時,周說:「不行,只此一遭,下不為例。」
第三件是向英國提出四十八小時最後通牒,在限期屆滿時,紅衞兵衝進北京的英國代辦處,放火燒了整幢房屋。周極力阻止,並通知中央文革出面干預,但結果還是阻止不了紅衞兵的激烈行動。
香港鬥爭的降溫與收兵,是周恩來請示了毛澤東,毛說了一句:「香港還是那個樣子。」於是周就向外交部造反派和港澳工委堅持,對香港「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方針不變。
對周恩來穩健的香港政策進行干擾的,除了北京的文革派之外,香港工委和左派積極分子也起了極壞的作用。他們大都比北京的文革派更左,反英鬥爭的「頭腦很熱」,一度主張在香港「殺他幾個最壞的警官」,「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被周恩來嚴厲批評,說「共產黨是搞政治鬥爭的不是搞暗殺」。他們又多次寫信給周,說文革時成立的「港辦」「執行了右傾投降路線」。最後,周恩來把港澳工委集中在北京飯店,用兩個月時間給香港鬥爭作總結,實際上是要把他們扣在那裏,讓他們的頭腦冷靜下來,更明確表示,「不要搞真假炸彈,不要上街遊行,不要罷工」。
一九六八年一月,周恩來更談到,六七年六、七、八、九四個月國內報紙對香港的宣傳是有毛病的。
從這本書的描述看來,香港傳統左派一直比北京更左,楊光絕不是甚麼英雄,董伯聽從傳統左派的意見作決策,只會使他施政更脫離民眾,也離「兩制」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