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要打多久 - 李怡

李怡專欄:要打多久 - 李怡

美伊戰爭爆發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已很清楚,目前的問題只是要打多久而已。
若以九一年的波灣戰爭來衡量,伊拉克的戰力不強,經過美軍三十幾天的轟炸,伊軍十六個師投降或潰散,但精銳部隊即共和國衞隊就被侯賽因召回,保存了捍衞首都的實力。
經過十二年後,美軍高科技的精準戰力大為加強,相反伊拉克戰力則有所削弱。此長彼消之下,不少人認為伊拉克更不堪一擊,很快就被全面擊潰。
正是在這種戰爭將速戰速決的預期下,美伊戰爭開打以後,全球股市都上揚,而油價與金價則下跌。
但實際情況可能並不那麼樂觀。布殊總統也認為戰事會比人們預期的長。原因是美國這次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打敗伊拉克,而是要推翻侯賽因政權。十二年前的波灣戰爭,目標是收復科威特,美軍沒有打進巴格達,但這次則以進入巴格達,活捉或殺死侯賽因為主要目標,這就難免會與伊拉克的共和國衞隊展開城市戰爭。
伊拉克軍有二十三師(每師約八千至一萬人),其中三個師是共和國衞隊,他們的任務是保衞侯賽因,近年特別在城市戰方面加強訓練。其他部隊大約很難抵擋美軍的銳利進攻,大約一、兩周內會被擊潰,然後戰爭就進入巴格達保衞戰了。

精銳的共和國衞隊會集中在巴格達市區與外圍,與美軍決一死戰。倘若侯賽因能號召到民眾拚死保衞巴格達,那麼十萬八萬美軍進入這個五百萬人口的城市,在處處潛藏死亡威脅之下,巴格達就會成為美軍的地獄。但倘若在美軍銳利攻擊下,巴格達人心潰散,共和國衞隊又是不堪一擊,美軍就可能在短時間內攻克巴格達。一旦美軍犧牲較大,美國國內的反戰聲浪升高,布殊就會受到掣肘了。
總之,巴格達之戰是這次攻伊戰爭的關鍵。無論如何,一個月之內恐怕無法結束戰事。
美伊戰爭開打前,國際金融市場一片低迷,開打後反而出現戲劇性反彈,那是因為開打消除了遲遲不打的不明朗因素。
但倘若戰事超過一個月,中東油田遭到破壞,美國沉重的戰費以及其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浮現,對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就會造成極大傷害。
據經濟學家分析,由於美國不但要獨力負擔軍費,而且還要負擔伊拉克戰後重建,其代價可能達七千多億美元以至兩萬億美元。上次波灣戰後,美國經濟迅速回升,是因為有日本和阿拉伯國家代出軍費,這筆款項滙入美國國庫,使美元立即上升。這次所有軍費都由美國獨自負擔,加上伊拉克戰後重建的成本,肯定會對美元和美國經濟造成沉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