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美經濟今年難樂觀

遠觀近望:美經濟今年難樂觀

雖然全球大部份人對美英發動侵略極為不滿,但理性還理性,現實歸現實,隨着聯軍開始對伊拉克進攻,股票市場的反應卻是向上升。上周四戰事展開,不明朗因素逐漸減少,但由於攻勢只是輕微,股市呈膠着狀態,到了周五晚,聯軍終發動地面戰及猛烈空襲,美國股市即大幅揚升。
環球經濟這數年的確甚差勁,為求刺激經濟、守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大美國主意者不得不想盡辦法去挽救近年的頹勢,發動戰爭是可行方法之一。不少人都希望藉戰後的重建,可為經濟帶來真正復甦,這解釋了為何在猛烈攻擊下,美股創下自98年12月以來首次連升8日之勢。
布殊的如意算盤可否敲得響?相信要待戰爭完結、戰後重建工作展開後才可評估。事實上,美國國內大部份商業活動,年初以來已因為此場戰事而陷於停頓,房地產市場近期亦因此而下滑。大家都寄望戰事能盡快完結,企業恢復投資,帶活經濟發展,但真正情況並未如此樂觀。

國際經貿關係待解決
戰後的商業活動會有多大發展空間,主要視乎於到底戰爭所帶來的開支有多少。據統計,如戰事發展順利,其支出不過是1500億美元,相比美國現時經濟規模的10.5萬億元,只佔GDP的1.5%,比近代其他有規模的戰事,實是微不足道。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當時的費用佔美國GDP達130%,相當於現時的3萬億元;91年的波斯灣戰事,費用只佔GDP的1%,扣除與其他聯軍的攤分,更只有0.2%。這些數據可解釋到當年戰事完畢後,經濟為何仍然相當疲弱,最後老布殊更要為此而下台!
戰事若提早完結,所帶來的是心理上的影響,在信心增加下,市民增加消費,亦有助企業增加開支,促進經濟發展,但問題是此力度到底有多大、可支持多久?況且,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並不單是伊拉克問題,解決伊拉克問題後,仍有北韓、伊朗及恐怖襲擊問題,美國經此事與多方聯盟產生的摩擦,國際間的經貿合作關係,仍需布殊去解決,今年的經濟發展仍難樂觀。
連敬涵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