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充滿機會,投資者只要能把握一次機會,便可一朝富貴。好像數年前只要在盈動公布入股之前購入得信佳,回報率便以數十倍計算。但是,市場同時亦滿布陷阱,投資者只要偶一不慎,便有機會一朝財富盡失,就好像高位買入了停牌超過兩年的東寧孖寶,現在該批股份基本上可以說已變成一文不值。所以投資者要在股場上馳騁,不能單憑勇氣及運氣,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憑經驗及深思熟慮。
投資經驗除了可透過實戰累積外,進修亦可提高對實況處境的應變能力,因為大多數金融產品價格走勢,都是依據一些數學關係來進行,市場上有一句話,就是「歷史會不停的重複自己」,投資者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吸收到一些知識,即使遇上未曾遇見的問題,亦能迎刃而解。
就以近期股市大幅度波動為例,很多投資者都把股市走勢呆滯歸咎於局勢不明朗,認為若果美國一旦向伊拉克發動攻勢,不明朗因素便會一掃而空,股市亦可以回升。但筆者認為該看法並不全面,其實現時全球股市波動的主要因素不單止是美伊戰事,最重要相信是美國經濟仍處於下降周期。
歐美企業在90年代高速發展下,當時龐大的生產力在科技泡沫破滅後,變得過剩,加上開戰後對經濟打擊是個未知之數,所以投資者才不敢入市。這些情況同樣可於去年美國向阿富汗發動攻勢之前出現,所以投資者可以回顧去年股市的發展,作為預測後市之參考。
筆者認為,既然要令本港成為國際性的金融市場,持續培訓必定要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不應該單單着重從業員培訓,如何提升投資教育水平是個更為迫切性的問題。現時坊間不少機構所舉辦的投資課程,所覆蓋的課題均未達到應有的水準,對投資者的實質幫助不大,因此,政府在推廣業內人士培訓的同時,亦應同樣花更多資源於投資者教育中。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