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間大型藍籌公司公布末期業績,普遍符合預期,所派發的股息更為市場帶來不少驚喜(見下表)。
投資者可能會問:正股派發股息與ELI定價有何關係?他們能否透過投資ELI而收取股息(包括特別股息)?如何藉ELI投資賺取可觀回報?
要得知ELI定價有否計算預計股息,可直接向有關銀行或證券行查詢。時下流行DIY,假設要自己查證,最簡單莫過於找出股息除息日是否落在ELI投資期內,倘若除息日在ELI投資期內,ELI的定價理應已將股息計算在內,價格因此較一般未有計算股息的為高。反之,如果投資期在股息除息日前已結束,投資者將可直接從持有股份中收取股息。發行商因應股息對ELI的定價安排絕對公平,投資者可以放心。
眾所周知,股息除息純粹是一場數字遊戲,派息金額愈高,正股在除息日的價格調整將會愈大,間接引起的後果是投資者最終接貨的機會大增。
讓我們再次引用上周的例子,國泰(293)即將派發的股息達0.56元,差不多是股價的5%,故即使投資者選擇購買的條款為91%,計算除息後,折讓比率差不多相等於96%。由此可見,當投資者擬購入一些即將派發高息的ELI時,記緊把這個因素一併考慮。
恒生銀行(011)剛於上周一連特別股息除息3.3元,就讓我們透過這個高息股的實例,簡單解釋股息對ELI回報的影響。假設以下兩個ELI條款的投資期同為47天,投資金額是14萬元。
以上的例子顯示,投資者在除淨前後購入ELI所收取的潛在回報金額相差頗遠,前者是後者的2.57倍,顯然,正股派息高低對ELI定價有重大影響。倘若投資者希望爭取較高回報率,大可在股息除淨日前買入ELI,從而賺取較平日為高的回報率。
不少投資者總是等待至除淨日前一天才決定是否入市,奈何,當日股價有機會大幅上漲,間接提高最終接貨價,令投資者難以取捨,滙控(005)上周的價格表現就是一個明證。滙控上周三除息2.53元,鑑於外圍局勢未明,不少投資者決定在上周二除息前登上尾班車,購入滙控「高息」的ELI。怎料,滙控股價當日隨外圍反彈,上升2元,令不少有意搭尾班車的投資者進退兩難。
筆者認為,最終上車與否,全視乎投資者對股價的未來看法,訂立一個接貨價較高的條款,自然要承擔一定風險。一旦延至除息日,所有「高息」ELI的定價將回復原狀,吸引力可能大打折扣。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