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布殊終於向侯賽因發炮,開戰消息對早已等候多時的投資者似乎是一種解脫,因此這幾天各地股市都偷步回升,港股重上9100點,美股重上8500點,就連日股也收復8000點失地,歐洲個別國家更試過單日反彈6%。似乎大家都認定,戰爭可解決油價高、經濟差以至布殊的(國際)人緣差和民望低這一連串問題。
不過這一切注碼似乎都押在美國能夠速戰速決之上,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看開戰第一日巴格達的零星爆炸聲,似乎同較早前美國佬吹噓的每天射它400枚巡航導彈的壯觀場面相差甚遠,可見美軍實力雖強,但也是有「筆直」(Budget)限制的。布殊一開口就向國會要900億美元軍費,可見整個「OperationJustUS」(諷刺美軍的OperationJustice正義行動)的耗費不菲,副國防部長華科維奇(PaulD.Wolfowitz)甚至對國會預算委員會說不知道需要多少(錢),直至佔領伊拉克為止。攻伊之戰隨時超支數百億美元,更不知何時可以回本,這對美國經濟絕不是好消息,因為未計戰爭費用,國會預計到2010年,美國政府的財赤累積到1萬億美元之巨!
布殊未經聯合國授權而動武,也為新世紀的世界秩序開了一個危險先例,讓各國重新認識到在現代文明的幌子下,幾千年來國與國之間強權就是公理的情況並沒有改變,今後安理會解決國際糾紛的作用將名存實亡,此所以中、法、俄等國都極力反戰。
正如911事件的遠因可追溯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扶持回教極端分子對抗蘇軍(拉登就是CIA的高材生),91年第1次海灣之戰後,美軍長駐沙地等國不去一樣,布殊這次又大力插手中東,不知又會打開一個甚麼樣子的潘朵拉之盒,又會觸動多少恐怖分子的神經。
且不說無法預料之變故,光是收買土耳其、埃及和約旦等國的支持、加強美國國內的保安以及重建戰後的伊拉克,也都在在需財……美國政府花錢如流水,布殊大概就顧不得他不久前大幅減稅的承諾了──這對消費和製造業(軍火工業除外)絕不是好消息。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政府也要節流了,但軍費和國內保安費用有增無減,正在急升的國債所支付的利息也不能減,面對兩年內達到逾1300億美元的財赤,布殊惟有打削減教育、房屋、醫療以至工作培訓的主意,搞得不好,美國又回到越戰時代「要槍炮、還是要牛油」(gunsorbutter)的政治分裂中去。可見正如《孫子兵法》所說,戰爭是不吉利的事,美國取得表面上的勝利不難,但內裏可能輸得更慘。
姚謙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