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成功「追兇」快速測試感染

港大成功「追兇」快速測試感染

【本報訊】本港醫護界對抗殺人肺炎再有突破進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昨宣布已成功「追兇」,找到一直肆虐本港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原來是一種全新病毒,並發展出快速測試病人有否染病的方式,最快病發五天後可知,現時部份醫院使用的治療方法,七成病人服藥後有好轉。
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昨指出,他們一直無法在非典型肺炎的源頭病人,即在廣華病逝的內地醫科教授身上找到病原體,直至上月二十五日他的妹夫又因病入院,抽取了肺部細胞進行研究,用細胞線培植病毒,到上周一初步找出致病的病毒。
他表示,病毒經接觸傳染,非由空氣傳播,屬過濾性病毒,向廣華及東區醫院部份病人試用類固醇加Ribavirin後,七成病人體溫由攝氏四十度下降至正常的三十七度體溫。至於快速測試方式的原理是病人染病五至十四日內體內會出現抗體,只需將病人血清在實驗室內注射入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線內,若細胞線出現反應就證明病人染病。

世衞來港開會
港大微生物學系病毒科主管裴偉士指出,病毒是一種全新病毒,尚未命名,當中並無禽鳥基因。參與研究的伊利沙伯醫院醫生曾艾壯昨展示病毒在顯微鏡下的「面目」,他形容病毒侵蝕細胞速度極快。
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指出,此結果若經其他專家測試證實,將會是重大突破,可以更快診斷到病人,最快幾星期就可以研製出治療藥物,也有助製造預防疫苗。世衞病毒專家則指出,「此發現不只是隧道盡頭的微光,而是一線真正陽光」。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病毒與副黏液病毒類似,但專家仍未能完全確定病毒的真正身份。
國家衞生部部長張文康昨在港則表示,雖然廣東地區首先發現非典型肺炎個案,但並不代表香港的非典型肺炎個案是由國內傳到香港,因為部份感染非典型肺炎病人未曾到港或內地,因此不可指其他地區個案與內地或香港有關。他說,中央政府已同意兩地加強聯繫及合作,做好預防工作,並與世衞短期內集合各地專家到港召開研討會,研究如何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