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意」昨日竟然成為行政長官董建華力撐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擋箭牌!儘管梁錦松加稅前買車在社會及立法會引起眾怒,但董建華堅稱,大部份市民都不贊成梁錦松辭職下台。他並明確表示,問責制官員下台只有一個準則:「我認為需要(下台)時就需要。」
記者:李慧玲、莫劍弦
董建華並批評,在梁錦松事件上,有人違反規則洩漏行政會議內容,政府會徹查,在內部適當處理。記者問他處理方法會否包括竊聽電話、報警等,他重複:「按內部適當處理。」
他承認行會保密制出現問題,應改進;因為有些新成員,需要磨合期。他說:「(報紙)有啲人寫話(行政會議)勾心鬥角,再寫落去就係TV劇本畀TVB做。(行會)係有不同意見,但睇唔到私心。」
剛在北京會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的董建華,昨日會見傳媒代表,透露胡錦濤表明香港現時最大問題是團結和信心。所以,董建華認為,凝聚社會和提升信心都是當務之急。
在隨後接近兩小時採訪中,記者的問題絕大部份環繞政府如何處理梁錦松事件引發的信心危機。董建華說,他不會「民意話乜就做乜」,但他決定挽留梁錦松時,已考慮了民意取向。
中央政策組首席代表劉兆佳進一步透露,按政府評估,只有三成市民認為梁錦松應辭職,但六、七成人認為梁不應辭職;較少人認為事件涉及誠信,較多人相信梁是無心之失。
但包括本報在內的多個民間民意調查顯示,自從本周初揭發另一位問責局長楊永強曾在行政會議申報買車,而在場的梁錦松仍沒有申報利益,認為梁氏要辭職的市民明顯轉為佔多數。立法會議員認為,楊永強曾申報一事顯示梁氏是刻意隱瞞而非疏忽。
董建華說,他在作出決定時,除看過梁錦松提交的兩份報告,也見過庫務局官員,又諮詢過法律顧問意見。他說,梁確實違反了問責制官員守則,懲處方式有兩個,一是下台,二是公開批評。他認為好多問責官員都是為榮譽為香港服務,因此公開批評對梁錦松已是好嚴重的懲罰。
他強調,財政預算案仍須推動,而經濟轉型又有好多工作,所以梁錦松應繼續留在政府。
不過,當記者一再追問,他是否期望梁錦松留任至二○○七年,即其第二任特首任期屆滿才離開,董建華卻迴避作答,表示自己不會評論個別人士去留。他最終只肯說,所有問責官員任期都由他決定。
他也不點名批評梁錦松「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言論不適當。有記者質疑他未必懂得這句話的意思,董笑說:「(我係)上海佬我都識呢句話(嘅意思)。我住喺香港咁耐,我太太係廣東人。」
董建華又主動但不點名地提及《壹週刊》叫他下台一事:「近期有雜誌叫我倒台,話八萬五好大罪過……但九七講八萬五大家拍手。」
梁錦松昨日就檢討證券及期貨市場規管架構運作專家小組報告時,再被質疑誠信問題。
記者問一直強調自己加稅前買車純屬疏忽的梁錦松,市場上若有人從事內幕交易,是否可以無心之失逃避責任?梁錦松即時說:「大家可唔可以問番同上市有關事!」
後來再有記者問他會否辭職,梁錦松先是面色一沉,他的新聞秘書隨即點另一位記者發問,梁錦松就一直背向提問他辭職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