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聯軍改變傳統戰術,急於派地面部隊入伊拉克,首要任務便是奪取油田,美其名是要防止伊拉克採取「焦土政策」,放火燒油田,造成生態大災難,但美國今次如此着緊,說穿了無非是要搶奪石油。
美英今次不惜違反國際法,單方面攻伊,一直被指為了搶奪伊拉克石油。伊拉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儲存國,石油質量極高,開發成本很低,利錢豐厚,但侯賽因批出開採伊油田合約給外國公司時,偏偏將美英拒諸門外,令美英恨得牙癢癢。
美伊開戰前,多國已得到開採伊拉克油田的特許開發權,包括俄羅斯、法國、中國、德國等。這些國家堅決反對美國攻伊,除美國提出的開戰理據無法令人信服外,另一原因是擔心危害她們在伊拉克的利益。俄羅斯為此表示會派軍艦保護她在伊國利益。
部份反戰的國家都擔心,美國攻打及佔據伊拉克後,可能會把侯賽因批出的石油開採合約作廢,跟英國獨吞這塊肥肉,自此不再受中東油國脅制,還可反過來以這些平油來脅制各國,確保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
侯賽因窺準美國的圖謀,不惜自焚多個油田,除了要令美英意圖無法得逞外,還透過油井大火拖延聯軍推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