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讓投資者多了解債券

陸叔理財:讓投資者多了解債券

為了建立形象或配合未來市場發展,為了令不同階層都明白何謂債券,或者令散戶願意嘗試參與投資債券,多進行一些推廣活動,開辦一些債券投資講座,絕對是有利而無害的做法。

近日香港推出了不少各式各樣的債券,反應相當理想。其中機管局發行的兩批債券均錄得不錯的認購率,促使他們有意進一步發行10年期的長期債券;而九廣鐵路亦希望效法機管局發行零售債券,發行額約為10億元。
似乎,香港的債券市場在經濟欠佳的這個好時機下,有機會突圍而出,成為一項新興的投資產品。但這個熱潮是否能持續下去?同時又有多少投資者會參與其中?卻是我擔心的問題。
現時投資環境欠佳,雖然利率已跌至多年低位,但歐美市場的息口仍有下跌的空間,似乎這仍然有利債券市場短期的發展,故香港近日不斷有公營機構推出債券產品,無疑是一個上佳的時機。但如何吸引散戶購買?投資者如何參與?各方面卻似乎未有一個良好的計劃。我近日接觸的一些投資者,根本沒有人提問債券問題,令我十分奇怪。
其實,本港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可以使這個金融中心能更加多元化,絕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而由公營機構先行推出零售債券,亦可起帶頭作用。而且,在股票市場較為反覆、外滙市場亦較為波動下,投資者在現階段能多一項選擇,可將手頭上部份資金轉至債券上,亦是十分適當的時機。
問題是,債券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投資產品。雖然他們可能明白在現時全球經濟仍然波動下,多一項產品供選擇,可以分散投資,對自己的投資組合亦算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他們對債券並不了解,他們就算想投資債券,亦會礙於不清楚風險問題而不夠膽量嘗試。更可惜的是,縱使他們想學習或認識零售債券這種投資產品,亦因為市場上沒有同類型的講座而求助無門。

深入了解 加強信心
其實,很多銀行在推出產品時,亦會舉行講座或借助一些市場人士去為他們的產品進行推廣活動,因為這除了可以令投資者對其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外,亦可以加強投資者對這種產品的信心。當然,在聽完講座後最終會否投資該項產品,仍是在於投資者本身,但這至少可以提供一個途徑給投資者與發行人溝通,亦可以透過市場人士的分析,令投資者明白該種產品的利與弊。
我本身亦常常成為銀行與投資者的溝通橋樑,發現這些講座絕對可以啟發投資者對產品的注視及了解,同時亦可以令銀行更加明白客戶的需要。故此,雖然近日零售債券的銷售情況十分理想,但為了建立形象或配合未來市場發展,為了令不同階層都明白何謂債券,或者令散戶願意嘗試參與投資債券,多進行一些推廣活動,開辦一些債券投資講座,絕對是有利而無害的做法。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