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接二連三發生了一些不利經濟的事件,包括奪命肺炎事件。直至現時為止,當局尚未能夠制止疾病蔓延,而東南亞各國都紛紛勸喻國民不要到香港及中國等地,以免染上疾病。這令到依靠旅遊業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即將向伊拉克開戰,戰爭會進一步影響經濟,特別以出口行業所受到的影響最大。如果戰爭真的影響到美國經濟,香港的出口業務可能進一步受到打擊。而香港的失業率又進一步攀升,由7.2%升上7.4%的高水平,再加上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已宣布要加稅,作為打工仔的小市民更百上加斤。
社會逐漸分化,而市民的怨氣亦愈來愈大。究竟香港的優勢在哪裏?是否仍然存在?香港經濟下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營成本高,包括工資及租金。而且香港採用自由放任的策略,不像鄰近地區那麼積極地以稅務優惠的方式來吸引海外企業來投資。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投資又應該採取甚麼策略呢?
因為戰事的關係,股票市場的風險仍然很高。雖然近日歐美市場的股市回升,解釋是「市場」認為這場戰爭不會持久,因此早前的風險溢價顯得太高,再加上淡倉要平倉,所以加速了股市的升勢。問題是,股市的升勢可以持續嗎?如果沒有了淡倉的冚倉盤,以現時經濟的狀況,企業盈利未必可以維持,股價亦必然每況愈下。所以在這多事之秋,保本才是首要任務。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