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能讓醫護人員孤立無援 - 盧峯

蘋論:不能讓醫護人員孤立無援 - 盧峯

非典型肺炎病例到昨天為止已上升至一百四十五宗,並有五名病人死亡,雖然當中有兩名病人是在外地感染後到香港治療無效致死的,但仍有三宗個案是在本地感染並致命的,顯見病毒的威脅實在非常嚴重。

增支援減衝擊
特區政府醫護當局除了繼續積極研究治療方法、除了繼續向公眾及國際社會交代非典型肺炎的傳播情況外,更有必要加強控制病毒的措施,特別是增強對前線醫護人員的支援,以紓緩他們所面對的龐大心理及工作壓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醫護服務的質素,才能更有效應付今次的危機。
應該看到,今次非典型肺炎爆發的確對前線醫護人員造成極大的衝擊。一方面他們目擊大量的同事、同工被神秘病毒侵襲,一一病倒,有的病情更相當嚴重,這樣的心理衝擊不可說不大;另一方面也由於有大量醫護人員染病,其他未染病的醫生及護士便要面對額外的工作量及壓力,再加上要採取大量額外的措施防止病毒擴散,前線醫護人員怎能不疲於奔命呢?
事實上過去數天已不斷有醫護人員向傳媒或透過其他方式投訴壓力太大、支援不足,例如有醫護人員投訴醫院口罩不足、口罩尺碼不合,更有醫院高層不讓醫護人員使用防禦性較高的口罩等。
像這樣的情況,怎能不令前線醫護人員更感吃力,甚至感到孤立無援呢?
我們認為,由於病毒的性質及毒性仍未完全清楚,由於醫護人員屬於被感染機會最高的一群,他們要求有妥善的保護裝備包括防禦性能較高的口罩是合理的,不管是醫管局或個別醫院的高層都不應對有關要求漠視不理。

多溝通免猜測
此外,醫院高層或醫管局高層也該盡量加強與前線醫護人員的溝通,讓他們能盡快了解醫院內部的病例及病毒傳播情況,以減少不必要的猜測及恐慌。
而在人手及工作安排上也應作出較彈性的安排,例如把一些非緊急服務押後,又或是透過醫院聯網制度把部份病人暫時轉到工作量較輕的醫院;像這樣的安排,相信也可以紓緩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避免他們陷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圖)有市民在進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前戴上口罩,以防感染非典型肺炎。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