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明白到敵強我弱的軍事劣勢,但依然擺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態度,究竟是他胸有成竹,抑或裝腔作勢,外人是不得而知。不過據《伊拉克新聞》上周六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對侯賽因的防禦戰略進行了剖析,得出的結論是:迷惑敵人和撤退,拖延時間。
文章分析了侯賽因的禦敵計劃有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盡可能拖延美英聯軍挺進的速度。為了達到這目標,侯賽因將會製造洶湧的難民潮,包括陳兵伊朗邊境封鎖兩伊邊界,將難民趕向南方,為迎面北上的美軍製造麻煩。
同時不排除侯賽因會在人口稠密的南部使用化學武器,製造恐慌,迫使難民湧向科威特,美軍為了救濟難民,勢將影響行軍進度。
第二個目標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把效忠於他的共和國衞隊及特別共和國衞隊藏在正規軍後面,驅使正規軍充當聯軍的炮灰,希望可削弱聯軍的實力和銳氣。
第三個目標是利用重大傷亡數字來震驚世人,從而引發全球反戰浪潮,利用國際輿論壓力迫美國停火。侯賽因周日接見軍官時就說,「我們要看看,﹙美英﹚侵略者到底要殺多少人」,似乎暗示戰事會非常殘酷,這正好解釋為何他要把大批坦克及防空炮、導彈收藏在清真寺、學校及醫院。
侯賽因務求把戰爭拖延幾個星期,爭取同情伊拉克的歐盟國家敦促聯合國出面調停,再加上到時夏天已至,天氣溫度上升,對全副沉重武裝的美軍十分不利。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