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心理治療戰勝「假傷」

專家之言:心理治療戰勝「假傷」

受傷,也有真傷與假傷之分,假傷很多時是心理造成;治療因心理引起的「傷痛」,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句安慰的說話或者一粒「安慰劑」。
無論個人還是隊際運動決賽,隊醫便需做多點預備工夫,例如準備多些飲品、繃帶及藥物;因為冠軍戰當前,運動員為爭冠軍份外拼搏,受傷機會自然增加。由於運動員打決賽的心情通常比一般賽事緊張,更可能出現因心理因素而導致的「假傷」。

關心的說話開解選手
運動物理治療師要用經驗去判斷選手賽前的突然傷患,是真還是假;當斷定是心理問題便須開出「安慰劑」─如必理痛或維他命丸給運動員,再配合教練或領隊的心理輔導,如一些關心的說話等,便可令運動員在決賽中發揮應有水準,全力爭取冠軍。
有一個真實案例:數年前,我擔任港足隊的軍醫時,港隊其中一名主力中場於賽前一晚來求醫,說訓練後膝及腿都痛,明天不能出賽;我當時嚇了一跳,但當我冷靜地為他進行詳細檢查,結果找不到任何嚴重傷患,加上我隨隊已有一段時間,知道這名球員的心理狀況,可斷定他是因心理造成的「假傷」。
我先做簡單治療、給他一粒「安慰劑」,再致電球隊領隊「安排」適當的心理輔導,果然,這位主力翌日說沒事了,可如常出賽。
郭志堅
前港奧運代表團物理治療師
現為執業骨科及運動物理治療師
電郵:[email protected]

讀者如有任何有關keepfit的問題和心得,或對本版有任何寶貴意見,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