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可測也不可測。新聞不可測,因為令人驚奇的才是好新聞、大新聞;但新聞也可測,因為那些捲入新聞的人,處事模式有迹可尋,經常不斷重複。以梁錦松加稅前買車事件為例,不妨根據往績來分析事情的可能發展:
民主派促請董建華委任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各黨派周五在立法會內會表決。民建聯已表明反對,動議能否通過視乎仍未正式表態的自由黨。香港大學就鍾庭耀事件進行獨立聆訊過程,是董的噩夢,他當然不想歷史重演。顧及政府意願,很難想像貴為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會同意召開聆訊。
但要贏得田北俊護航,政府不能沒有付出。政府最可能「讓步」的,就是公開三月五日行政會議部份資料,披露有甚麼人曾申報買車。田北俊已經開口要求了。觀乎過去一兩年情況,田少開口的事很大機會成為事實。
民主派有何後着?連促請特首自行委任獨立委員會調查都被否決,民主派想同僚通過由立法會動用權力及特權法案聆訊此事,簡直是妄想,提出與否意義不大。唯一具殺傷力的招數,是在休會辯論對梁錦松提出不信任動議。動議無約束力,但擾攘一番,對政府和梁錦松同樣有壓力。不要忘記,當年政府如何傾全力保住立法會不通過不信任梁愛詩動議,而王䓪鳴也在不信任動議壓力下主動辭職下台。
梁錦松會不會辭職,放在今日特區政府,實無法預測。按常理,誠信及威信已嚴重受挫的梁,怎可能繼續立足?任何有政治觸覺的人都知道他只有辭職一途,但偏偏他已表明自己政治敏感度低。他堅持留守,旁人也沒有辦法。董性格不會變,他眼中的問責制等於大家庭大家長,最重要是家醜不外揚,槍桿子要對外。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