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幾天,伊拉克內外兩邊大軍調動頻繁,一片「車轔轔,馬蕭蕭」景象;與伊拉克西面邊界接壤的約旦,難民營的籌備工作亦進行得如火如荼,準備迎接逃避戰火的難民。工程人員在沙漠上開展挖掘工作,鋪排電訊、發電和食水設施,連臨時洗手間亦也送到難民營。黃沙萬里、滿布碎石的一片土地,將是戰爭機器開動後,無數難民的棲身之所。
由安曼市中心前往約旦與伊拉克邊境的難民營,汽車開足馬力也要三個半小時車程。車子開出安曼市區後,接上來的就是沙漠,雙線的高速公路兩旁沒有半幢平房,只是偶爾見到一些驅趕羊群的游牧民族和他們住的臨時營帳。在行車線隔鄰,有一輛輛運油車,由伊拉克將燃油送來缺乏資源的約旦。
畢竟開戰在即,一切與軍事有關的設施都顯得特別敏感。到邊境的路上,記者的車子在約旦空軍基地外,,不時見到F16戰機在上空盤旋;看到記者拍攝呼嘯而過的戰機,當地一間便利店的職員忙不迭地跑出來,警誡記者離開及不要拍攝,這位滿口阿拉伯語的店員,還比劃着用動作告訴記者,他已抄下車牌號碼。我們的司機也說,在這處拍攝時要份外小心,「我不想因為這樣,一輩子要坐在監牢裏。」
愈近邊境,每隔一段路程會有一個標示與伊拉克邊境距離的大型路牌。邊防軍人對進入此一地帶的車輛都特別小心,記者的車輛亦被截停查問,記者需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和進入邊境的文件,讓軍人詳細檢查。
經過漫長車程,終於抵達正進行難民營搭建工程的營地,由亂石堆砌支撐的旗杆,是營地的清晰座標。整個營地一望無際,看不見盡頭;身心感受到沙漠酷熱氣溫的同時,一陣微風吹過,帶起了大片沙塵,無論怎樣轉頭躲避,面上五官亦不能避免沾上風沙,難怪工程人員每隔一陣子,就在工地各處灌水,減低刮風時帶起的沙塵。
難民營的土地上,工作人員搬運用作築建難民營外牆的石磚,設施簡陋的臨時洗手間也送到營地。難民營的水電設施亦已準備就緒,高高懸在兩支巨柱上的發電機最是搶眼,工作人員也從運載水缸的貨車上,將水泵進地下水井;營地上墾拓出來的地下水管,把食水帶到營地的每一角落。
監管營地的工程人員表示,難民營實在沒有完工日期,「戰爭爆發,難民湧來,我們就要一切就緒」。難民人數會有多少,他說難以估計,「可能一日有幾千,可能一日有幾十,難民多少,要看這一仗要打多久。」
《蘋果》記者蔡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