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主席之位向來不易坐,當球市跌至谷底時就更加難坐。九九年開始擔任足總主席的康寶駒過去三年推行多項改革,只是還未能振興低迷的球市;康寶駒說:「香港足球問題實在太多,只能逐步去解決,但沒有政府支持及新資源則怎樣努力也無補於事。如政府早前承諾全力搞好足運未能兌現,再做(主席)下去也沒有意思。」 圖?文:曾雁平
記:做了三年多主席有甚麼感受,來屆會否留任?
康:富挑戰性,但也做到幾灰心。足總受到很多客觀條件限制,好多時有心無力。政府早前公開說要搞好香港足球,令足總覺得有曙光,但要落實解決場地及球會資源問題才有希望,否則仍是這樣的話則肯定冇得搞。
目前最希望是賭波規範化後,政府能仿效新加坡般給予每間甲組球會二、三百萬元資助,並撥場地作訓練,令年輕一代覺得踢波會有出路,那才有生機,而我會看看未來幾個月事態發展始定去留。
記:近年球會不斷減薪,又有球會退出,很多球員擔心生計,足總可以做些甚麼?
康:我亦了解。目前香港經濟唔好,但初出道年輕球員仍有幾千至近萬元波糧,薪金比起不少初踏足社會的大學生還要高,應還有吸引力。
基於香港球員在國內不算外援,足總正嘗試安排球員到國內落班,令球員知道只要踢得好便有機會,長遠是派一隊參加中國聯賽;但首先要搞好港隊、甲組、青訓及地區足球等等。
記:足總來屆在甲組上有何計劃?
康:來屆應可維持現有隊數,但最重要還是球賽質素。部份甲組會是介乎職業與業餘之間,訓練自然不夠專業,而班主又沒有太多要求;而足總已安排顧問郭家明在這問題做工夫,要求球會上下認真對待足球,當然足總也設法解決球會訓練場地問題。
香港足球與香港電影業有點相似,同處艱難期,但球員既選擇足球作為職業就應該認真地踢好些,踢得好何愁冇球迷及老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