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加坡企業積極透過本港進軍中國內地龐大市場,證券界消息人士指出,新加坡上市的IPCO,已與中國燃氣(384)大股東恒鋒集團(185)達成協議,透過斥資3.1億元,購入恒鋒持有的26.39%中國燃氣股權,藉此取得中國20個城市燃氣管網工程的「入場券」。中國燃氣第二大股東為國務院對台辦公室。
中國燃氣上周五剛宣布,落實與隋州市政工程總公司及武漢中燃,訂立涉資達2520萬元人民幣的天然氣合資公司協議,隨即與恒鋒雙雙停牌,涉及出售股權計劃。中國燃氣及恒鋒集團停牌前,分別收報0.88元及0.061元(見圖)。
證券界消息人士對本報透露,恒鋒將把手上3.27億股(26.39%)中國燃氣,全數出售予IPCO,作價每股0.95元,較停牌前收市價有溢價7.95%。恒鋒將套現3.1億元。由於是次交易股權未達35%,毋須提出全面收購。
IPCO為新加坡上市公司,上周五同時向新加坡交易所申請停牌,表示將會發表通告。該公司成立於1975年,一直從事石油及天然氣管道鋪設、電廠及水廠等多項基建業務投資。該公司去年3月曾計劃以4.3億元代價,向亞洲聯網科技(679),購入從事電鍍板設備之PAL,其後取消交易。
中國燃氣第二大股東,是國務院對台辦公室旗下的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持有該公司1.01億股(或8.4%),及629.8萬股優先股,行使後股權可增至11%。該中心主任李小雲身兼中國燃氣董事長。
中國燃氣董事總經理劉明輝較早時表示,正與地方政府商討超過10個西氣東輸管網合約,可望在今年內完成,涉及投資額超過40億元。他說「西氣東輸」及「(四)川氣東送」的主管道,將經過60個城市,中國燃氣希望奪得其中三分一城市(即20個)的獨家管網經營權。
為此,中國燃氣於今年1月,先後獲得福建興業銀行5億元人民幣,及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提供60億元人民幣信貸額度,用作發展管網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