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市場的氣氛實在不明朗,各上市公司將多餘的資金轉為股息派發給股東,實在無可厚非。但如果情況持續下去,這便等同該公司欠缺前景。
新地(016)及中信泰富(267)在上周三分別派發中期及末期成績表。雖然兩股盈利均出現上升,但兩股翌日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其中中信泰富上周四收市顯著上升$0.65,升幅超過4%;反觀新地卻跌至$39.9的4年低位,跌幅達2.44%。
在兩間公司相繼公布業績後,市場紛紛對新地及中信泰富重新評級。奇怪的是,新地的評級普遍被調升,相反中信泰富則被調低,這明顯和它們股價的表現有所背馳。
也許有投資者會覺得,新地的主要業務是地產,而近日樓市氣氛又欠佳,故此市場「不理」新地的業績,對其大肆拋售。但事實上,中信泰富亦是半隻地產股,如果說樓市氣氛欠佳,因而要對新地作出拋售,那麼為何中信泰富卻可大幅攀升?
既然業績或業務性質都無法解釋為何在公布理想業績後,兩股表現竟會呈兩極化,那麼我們或可從派息方面作出分析。新地宣布派發中期息$0.6,是自97年度以來最高的一次中期息。但相比中信泰富的末期息高達$0.7,這個派息率實在是相形見絀。因為中信泰富除了末期息高達$0.7,更派送每股$1的特別股息,如以上周四收市價的$16.35計算,末期股息率高達10.3%,而全年的派息率更高達12.23%,可以說是冠絕藍籌股,比一向被投資者視為收息股的公用股還要高。這明顯解釋了為何新地在增加派息率下,股價表現仍遠不及上中信泰富──因為派息率仍然不及別人慷慨。
當然,12.23%的派息率,絕對比把錢放於銀行收息為佳,但投資者在貪圖獲得高股息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這些派高息股份的前景呢?直接點來說,派發高息即告訴投資者,中信泰富短期內欠缺新的投資計劃,因而寧願將公司的現金轉化為股息,回饋投資者。
當然,投資者能獲得一筆額外現金,實應可喜,但由於股價同時會出現除淨,故投資者實質的得益其實等同零。只有待股價回升至除淨前的價格,投資者才可真正獲得股息的回報。問題是,如果該股前景欠明朗,其股價上升空間又有多大呢?
由於市場的氣氛實在不明朗,各上市公司將多餘的資金轉為股息派發給股東,實在無可厚非,從而亦可吸引投資者持有該股。但如果情況持續下去,這便等同該公司欠缺前景,所以投資者在貪圖高息的同時,實應留意該公司有否致力改善公司的經營前景、尋求新的投資項目。如果只安於派發股息給股東,而不為公司的前景着想,這無異沒有為股東謀幸福,投資者亦好好考慮是否應該換馬至別的股份上,切勿再貪戀股息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