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食相告,仁也 - 鍾偉民

得食相告,仁也 - 鍾偉民

我們都叫梁文韜食神,意思是見了他,我們就「有食神」;想起他,就想起大榮華的白水煮烏頭,薑汁燒冰肉;想起他在電視上抓着鱷魚的尾巴,鱷魚想逃,巨顎,始終敵不過他的饞吻。
食神韜韜出書,囑我作序,他說:「因為我們識於微時。」其實,他從來不「微」,有份量,也有重量。這重量,全不妨礙他一馬當先,四出覓食。
我們到東莞石碣去吃豬骨煲,麵包車在豔陽下團團轉,「怎麼老是找不到?」召來摩托車領路,幾番波折,終於捧着大骨頭狂噬。我們到珠海淇澳島紅樹林東門吃泥煨雞,顛簸三小時,過橋入沼澤地駛進水田中小徑,車陷泥淖,不能動,抬頭見坡上一片蕉林,林間幾隻放養雞,原來已到了老饕的桃花源。「蕉樹落葉,葉長蟲,雞吃蟲。」韜韜說:天生天養的雞,最有雞味。

吃魚蝦蟹,都即捕即烹。紅樹林淨化海水,韜韜也說:吃這種水的河鮮最美。吃,講天時,講地利,也講人和;人和,就是豬朋三兩,笑語喧天。
韜韜愛吃,喚友同吃,純粹是因為喜歡,他是為吃而吃;他會覓食,人家不放過,找他拍電視,卻之不恭,拍了,片酬都送去助學。曝了光,成了廚娘們的偶像,出入境,關員還會問:「又到哪裏去吃東西?」他身懷砍蕉大刀,包裏一瓶蒸魚花生油,就這樣頂着烈日寒風,在江湖留下涎沫。
《韓詩外傳》載: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文韜武略,仁勇信兼備。我總把酒肉朋友戲稱為豬朋,其實,能「得食相告」的,該尊為「雞朋」。戴冠,搏距,敢鬥,有何難?不失時,得食相告,有為他人設想的仁心,才可貴可敬。韜韜,是眾人的雞朋,他得食相告,得美食,更相告;我們能不愛韜韜?
梁文韜《食得自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