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技術分析須看參數

理財智慧:技術分析須看參數

技術指標的應用,其中一個要點就是要優化所用指標的參數。例如利用移動平均線系統去判別大市是熊是牛?又或者何時應買入股票、何時應賣出股份?但要注意所用的參數是否正確。
例如,習慣上會用250天的移動平均線作為牛熊分界嶺。如果股票指數跌穿250天的牛熊分界線,股市便可稱之為「進入下降軌」,股市會繼續尋底;相反,如果指數升穿250天平均線,代表股市將「進入牛市」,快將重拾上升軌,是一個利好的入市信號。
一向以來,甚少投資者會質疑250天平均線的作用,但事實上,用250天這個參數來計算移動平均線,能真正代表牛熊分界嗎?

難作入市標準
當然,以250天計算移動平均數,自然有其道理。因為一年有約252個交易日,因此250天可視為已包含了一年的股市交易天數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有其參考價值。
利用250天平均線來判別市況是牛是熊還可以,利用它來買賣股票,則未必理想。因為計算移動平均數所用的參數(日數)愈大,移動平均數與指數相交的次數便會愈少,「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有時可能要三數年才出現一次。那麼,倚靠這移交叉買賣方法,便要乾等一段很長時間,未必符合投資者的要求。
如果要買賣次數頻密些,便要把計算移動平均數的參數降低。如果所用參數愈小,那麼出現交叉買賣機會便愈多。但是交易次數愈多,又未必代表會賺錢,因為交易次數過多,交易費用會吃掉盈利。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明天續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