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攻伊在即,總統喬治布殊上周五突然大打中東和平牌,指巴勒斯坦一旦任命有實權的新總理,他將會發表遲遲未公布的中東和平「路線圖」。
分析家指喬治布殊選擇在向伊開戰前提出以巴和平方案,無非是要減少攻伊的反對聲音,根本無意促進中東和平。
喬治布殊口中的中東和平「路線圖」,是由美國、聯合國、歐盟和俄羅斯四方提出,為巴勒斯坦於二○○五年立國鋪路,原定去年十二月公布,但美國曾暗示,待伊拉克戰爭結束,甚至○四年美國大選結束後才公布,令外交界以為中東和平「路線圖」已胎死腹中。
巴勒斯坦議會將於周一商討總理提名案,一俟總理提名獲確認,美國最快在本周宣布以巴和平方案內容,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更表明會邀請巴人總理訪問白宮。英國首相貝理雅更打破一年來杯葛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的做法,上周五跟他通電話,討論以巴「路線圖」。
以色列對美國此舉表示歡迎,巴勒斯坦則指美國只是宣布方案,不是落實方案。
分析家認為,喬治布殊選擇在這時候提出以巴和平方案,旨在平息阿拉伯世界對美國攻伊立場的強烈不滿;也為親密盟友貝理雅解窘,借積極介入以巴問題來安撫反對攻伊的工黨議員。
馬里蘭大學教授特爾哈米疑質美國是否有誠意落實「路線圖」,因為一旦侯賽因倒台,美國將無暇兼顧以巴問題,「華府將集中處理其他迫切問題,像如何保護當地美軍的安全,或者處理經濟、北韓和反恐問題」。
另外,喬治布殊曾強調推翻侯賽因的好處,是產生「民主骨牌效應」,促進阿拉伯世界和以巴的和平及民主改革。
不過,據國務院情報及研究局上月編纂的機密報告,卻質疑喬治布殊的論調,令到當局扣住有關報告不公布。
法新社/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