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雲:因缺乏振奮動機<br>九成半青少年不快樂

蔡元雲:因缺乏振奮動機
九成半青少年不快樂

【本報訊】青少年沉迷上網、「雙失」日增,青少年事務委員會主席蔡元雲醫生稱,他們屬「後現代主義」青少年,着重感覺、感官,不清楚自己的身份,「自我膨脹、大我萎縮」,確實令人頭痛,並非唱一次、兩次《獅子山下》就可令他們振奮。

三成人想自殺
蔡元雲昨日在香港教師會周年大會上,向出席的教師發表演說。他引述調查指,本港九成半青少年不快樂,平均每一百名青少年,有三十人想過自殺,有八人自殺過,「難道冇一樣嘢、一個人值得佢哋留低?」
蔡元雲稱,研究後發現香港青少年缺乏振奮的「動機」,「以前做青少年工作,唱《獅子山下》,佢哋一定去,但𠵱家唱好多次都唔得!」
他形容現時青少年的人生意義,就如一些學者所指,被後現代主義所侵蝕,「佢哋諗嘢、交朋友都唔同以前,講feeling(感覺)、講感官……細個時帶佢(他的兒子)去睇馬戲,都俾佢話『咁悶嘅嘢都叫我』。」

不知生命意義
蔡元雲認為家長與子女缺乏心比心的溝通,父母一開口總是叫子女讀書,令學生覺得讀書為考十優,不知生命意義。他引述著名文學學者劉再復對香港的感覺,就是港人的動力來自錢,「佢有一句感歎:『沒有靈魂的城市』,咁嘅城市一定死、抑鬱!」
蔡元雲曾送一本心理學家MartinSeligman撰寫的《LearnedOptimism》(中譯名為《學習樂觀,樂觀學習》)給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給他參考如何幫助青少年。蔡同意書中所指,現今青少年「自我膨脹、大我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