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位立法會議員及學者均批評行政長官董建華「保松理由好唔充份」,以梁錦松放棄私人高薪厚職改投公職服務,便作為梁錦松偷步買車而毋須請辭的開脫理由,嚴重瓦解整個高官問責制度,有立法會議員更直斥,「呢個理由荒謬、不合邏輯!」
立法會獨立議員余若薇也認為,公職理由並非事件中主要考慮因素,事件的嚴重性及有關官員的誠信是否有問題等才是考慮的關鍵。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直斥,董建華以公職服務作為梁錦松開脫理由是「荒謬、不合邏輯!」他憤然地說:「唔係凡是放棄私人高薪厚職,轉做公職嘅人就有高尚情操!阿松捐錢係為咗補鑊,而唔係出於自願。」
他質疑董建華此舉是「以退為進」,以「保」梁錦松,他說:「上次﹙上周一﹚阿董出嚟解畫,仍然未能平息公眾嘅怒火,所以佢今次又再次出手去幫阿松,希望將事件畫上休止符。」他認為今次梁錦松事件是繼馬時亨細價股事件後,進一步瓦解問責制度。
城市大學公共社會及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今次事件會嚴重影響問責制的運作,「既然阿董都認為梁錦松嚴重疏忽,咁點解阿董唔畀阿松辭職,淨係一句公開譴責就得?而且阿董同阿松由始至終都無清楚交代成件事嘅來龍去脈,無法令公眾信服,令問責制要承擔後果。」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批評,董建華以公職服務作為梁錦松開脫理由,撤回梁錦松的請辭會瓦解整個問責制度。
何國良直斥:「如果咁講,即係𠵱家三司十一局局長一句為公職服務,就算做錯咗事,都唔使負責任,唔使受罰,咁整個問責制度就變相瓦解晒,名存實亡。」